《暴走列车》影评:黑泽明编剧魅力?,反英雄主义典范?,失控列车隐喻什么?

🔍 1. 创作背景与国际化团队

《暴走列车》(Runaway Train)是一部于1985年上映的美国电影,由俄罗斯导演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执导。影片的编剧团队堪称豪华,包括了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菊岛隆三和小国英雄。黑泽明原本计划亲自执导这部影片,但由于身体原因无法适应严寒的拍摄环境,最终未能成行。影片的主演是​​强·沃特​​(Jon Voight)和​​埃里克·罗伯茨​​(Eric Roberts),女主角由瑞贝卡·德·莫妮饰演。这种导演、编剧、演员来自不同国家的组合,使得影片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国际化风格,但整体情绪和节奏上依然很美国化。

影片由以生产B级片闻名的​​加农电影公司​​(Cannon Film)制作。尽管公司最初担心其商业前景,但最终将其打造成一部旨在兼顾商业发行和角逐奥斯卡的A级制作。影片全部采用实景拍摄,在冰天雪地的环境中完成了艰难的拍摄工作。

📽️ 2. 剧情概述与核心冲突

影片讲述了名为曼尼的罪犯在美国阿拉斯加的一座监狱中的故事。由于表现不好,典狱长蓝肯千方百计地整治他,一心盼着他死于非命。曼尼最终找到机会,与另一名犯人巴克成功越狱。他们在白雪茫茫的田野中发现了一个偏僻火车站,并爬上了一列停着的货运火车。

起初,他们以为这列火车将带他们奔向自由,然而命运却和他们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火车司机突发心脏病死亡,导致列车失控,无法停止,成为一列名副其实的“暴走列车”。与此同时,典狱长蓝肯乘坐直升机追踪而来,誓要将曼尼抓捕归案或置于死地。曼尼和巴克在女副驾驶莎拉的帮助下,试图控制火车,但过程困难重重。影片的核心冲突由此展开:一方面是曼尼与典狱长之间的个人恩怨,另一方面是三人如何在失控的列车上求生并避免车毁人亡的悲剧。

🧠 3. 深刻主题与人性刻画

《暴走列车》远不止是一部简单的动作惊悚片,其深度体现在它对​​自由、野性、人性​​以及​​无法逃脱的命运​​的探讨上。

  • ​“反英雄”的塑造与真实人性​​:影片最显著的特点是其“反英雄”主义叙事。主要角色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英雄:典狱长蓝肯冷酷无情,睚眦必报;曼尼虽有其传奇色彩,但性格暴躁自私;贝克则显得幼稚单纯,不太靠谱。这种设定使得人物更加真实和立体,避免了非黑即白的简单化处理。影片切断了囚犯的社会关系,又将他们置于失控列车的极端环境中,直接拷问人性最底层的东西。

  • ​对自由的渴望与命运的悖论​​:曼尼这个角色深刻地揭示了这种悖论。他渴望自由的空气,甚至告诉贝克出狱后应该找一份像在餐厅洗碗或刷厕所这样的小工作,并要像捧著黄金一样珍惜它,因为那就是通往正常生活的“黄金”。然而,他自身却无法摆脱内心的野性和执拗,不断反抗-被束缚-渴望自由-再反抗,最终发现自己在逃亡路上越走越远,那份平凡的希望也仅仅是希望而已。影片探讨了“当你自认为可以逃脱之时,其实你正深陷危机之中”,暗示了人无法脱逃的命运。

  • ​野性与人性的对话​​:影片中一句点睛之笔的对话是当女孩骂曼尼“你根本是个禽兽”时,曼尼平静地回答:“不,更糟糕一点,是人。”这暗示了影片或许想表达​​人性之恶有时甚于兽性​​。但曼尼在结尾的选择——救下无辜者,与典狱长同归于尽——又让“善良的火星钻透邪恶的躯体”,在迎接死亡的瞬间得到了无限的放大和涅槃。最终,曼尼在风雪中张开双臂,宣称自己“已经自由了”,完成了人性的回归和真正的自由。

🎬 4. 表演、风格与艺术成就

《暴走列车》在艺术表现上也颇具特色。

  • ​强·沃特的卓越表演​​:强·沃特饰演的曼尼是其职业生涯中的一次精彩演出。他将曼尼的粗犷、偏执、对自由的极度渴望以及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片中那段对贝克关于出狱后如何安身立命的愤怒训诫(“你要把它当黄金一样捧着…”),据称是强·沃特临场发挥创作的,极大地增强了角色的真实感和影片的深度。这部电影为他赢得了​​第58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和​​第43届金球奖剧情类最佳男主角奖​​。埃里克·罗伯茨也凭借饰演的巴克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

  • ​纪实风格与紧张氛围​​:导演康查洛夫斯基运用了类似纪录片的拍摄手法,让观众仿佛亲身置身于飞驰的列车之中,透过车窗看外面的景象,甚至感觉就悬挂在火车头的边缘,极大地增强了临场感和紧张感。在几乎没有特技和CGI的1985年,这种实拍带来的冲击力是震撼的。

  • ​诗意的悲剧结尾​​:影片的结尾处理得尤为出色,具有强烈的悲剧色彩和诗意。曼尼在解决典狱长后,选择切断后面的车厢,让自己独自留在失控的车头,最终如同雕塑般伫立在风雪中,迎接毁灭。结尾引用了莎士比亚《理查三世》中的台词:"No beast so fierce but knows some touch of pity. But I know none, and therefore I am no beast."(没有一种野兽知道些许怜悯,但我不知道,因此我不是野兽),进一步升华了主题。

🏆 5. 影响、评价与观看建议

《暴走列车》在上映初期由于宣传等原因,票房并未取得巨大成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声誉日益提升,被视为一部​​被低估的杰作​​和​​cult经典​​。影评人罗杰·伊伯特曾给予其四星满分的高价。它也被认为是列车危机类型片的开山之作之一,对后来的同类型电影(如《危情时速》)产生了影响。

尽管常被与后来的《釜山行》等列车题材电影相比较,但《暴走列车》在人性描写的深度和哲学思考上被认为更胜一筹。它更侧重于将人物置于极端环境下进行人性拷问,而非依赖外部灾难或僵尸设定来推动剧情。

​观看建议​​:如果你喜欢深度刻画人性、充满哲学思辨、带有强烈“反英雄”色彩的动作剧情片,并且不介意80年代的电影风格和节奏,《暴走列车》绝对是一部不容错过的经典。它的表演、导演手法和主题深度至今仍能带给观众强烈的震撼和思考。

💎 个人观点与心得

《暴走列车》是一部充满力量和野性的电影。它成功地将B级片的粗�质感和A级制作的艺术野心结合在一起。强·沃特的表演无疑是影片最大的亮点之一,他将一个复杂矛盾的罪犯形象刻入了电影史。黑泽明奠定的剧本基础提供了坚实的故事内核和深刻的主题空间,而康查洛夫斯基的导演则赋予了它独特的视觉风格和紧张节奏。

影片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对“自由”的深刻探讨——曼尼拼命追逐自由,却发现真正的自由或许并非逃脱物理的牢笼,而是战胜内心的野兽,完成人性的救赎。那句“我希望我有机会(做一个普通人)”的台词,道尽了多少边缘人生的无奈与悲剧。虽然票房成绩不尽如人意,但《暴走列车》凭借其艺术价值和时间检验,赢得了影迷和评论界的尊重,是一部值得反复观看和品味的佳作。

添加回复: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