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纳努克》影评为何被誉为纪录片鼻祖,摆拍争议何在,百年后为何仍值得看?

说到纪录片🎬,恐怕没几个人不知道《北方的纳努克》(Nanook of the North)的大名。这部由罗伯特·弗拉哈迪(Robert Flaherty)在1922年推出的作品,被公认为​​世界纪录片史上的开山之作​​,甚至被誉为“纪录片之父”的弗拉哈迪也因此片奠定了地位。但你知道吗,这部片子从拍摄手法到主题表达,都充满了各种争议和讨论。今天云哥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这部百年老片到底有啥魅力,为啥到现在还经常被电影学者和影迷们念叨。

🔍 先聊聊这片子讲了啥和它是咋来的

《北方的纳努克》记录的是加拿大北极圈内哈德逊湾附近,一位名叫纳努克(Nanook)的因纽特人(旧称爱斯基摩人)和他的家人的日常生活。影片展现了他们​​捕猎海豹🐋、建造冰屋❄️、捕鱼🎣​​等场景,描绘了他们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智慧和坚韧生命力。

导演弗拉哈迪原本是个采矿工程师,在阿拉斯加探险时用摄像机记录了些因纽特人的生活片段,但不幸的是早期拍摄的胶片在一次火灾中烧毁了。他没有放弃,从1920年到1922年,他又花了​​22个月的时间重返北极​​,选择和因纽特人一起生活,最终完成了这部影片。这种​​“交友式”的拍摄方法​​——长期与被拍摄对象共同生活、建立信任和了解——在当时是非常新颖的,也为后来的纪录片创作提供了一种重要模式。


🤔 影片的伟大之处和开创性

《北方的纳努克》在电影史上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它的贡献和开创性体现在好几个方面:

首先,它​​开创了用影像记录社会的人类学纪录片类型​​。在它之前,虽然也有所谓的“旅行片”或“探险片”,但大多是为了满足西方观众对“异文化”的猎奇心理。弗拉哈迪的镜头则试图更深入地去关注一个家庭真实的生存挑战和日常生活,并试图表现他们的​​尊严与智慧​​。

其次,在拍摄手法上,弗拉哈迪有意识地​​运用长镜头来加强真实感​​。例如纳努克一家从狭窄的小船里相继钻出的场景,以及猎捕海豹的过程,都通过长镜头保持了时空的完整性,给观众带来强烈的震撼和临场感。这种手法后来得到了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的赞赏。

此外,弗拉哈迪还​​借鉴了故事片的叙事技巧​​,使纪录片也能讲出吸引人的故事。他通过在影片中设置悬念(比如纳努克与冰洞中海豹的拉锯战)、安排戏剧性情节,并巧妙地运用字幕来说明背景、连接情节,使得影片避免了单纯“照相式”记录的枯燥感,更具可看性和艺术感染力。


⚠️ 绕不开的“摆拍”争议与伦理讨论

当然啦,《北方的纳努克》也从诞生之初就伴随着​​“摆拍”(Staging)或“搬演”的争议​​。这也是直到今天,人们讨论这部影片时无法回避的一点。

弗拉哈迪并不是纯粹地记录当时因纽特人真实的生活状态。为了呈现他心目中“原始”、“古朴”的因纽特文化,他​​要求纳努克和家人“表演”许多已经过时或不再使用的生存方式​​。例如:

  • ​传统的鱼叉捕猎​​:当时因纽特人实际上已经普遍使用步枪来猎捕海象等动物,但弗拉哈迪为了画面效果和“原始感”,要求纳努克使用传统的鱼叉进行捕猎。

  • ​特制的冰屋​​:为了满足拍摄空间和光线的需要,纳努克一家建造了一个比传统冰屋大得多的“伊格鲁”(igloo),甚至在拍摄时还被削去一半以便采光。纳努克一家甚至需要在冰天雪地的刺骨寒风里表演起床。

  • ​“扮演”的家庭​​:影片中的“纳努克”一家并不完全是现实中的家庭关系。饰演纳努克的演员真名叫阿拉卡瑞阿拉卡(Allakariallak),而片中他的“妻子”实际上可能是导演弗拉哈迪的情人。

更令人唏嘘的是,​​影片拍摄完成后不久,纳努克就因为未能储存足够的过冬食物而饿死了​​。这个悲剧的事实,无疑给这部被誉为“经典”的纪录片蒙上了一层沉重的阴影,也让后人不断反思纪录片拍摄中的伦理问题——导演对“真实”的追求,是否间接伤害了被拍摄对象?

弗拉哈迪本人的真实观是“​​创造性地处理现实​​”或“​​结果要真实,为了真实可以允许搬演​​”。在他看来,电影是一种表达,重要的是最终呈现的效果能否传递那种精神和情感的真实。这种观念对后来的纪录片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但也引发了关于纪录片“真实性”界限的持续争论。


📊 《北方的纳努克》基本信息表

项目

信息

​导演​

罗伯特·弗拉哈迪 (Robert J. Flaherty)

​上映年份​

1922年

​片长​

79分钟(黑白,无声)

​拍摄地点​

加拿大哈德逊湾附近

​主要人物​

纳努克(Nanook)及其家人

​拍摄耗时​

约16个月(另有说法为22个月)

​历史地位​

世界纪录片史上的开山之作,开创了人类学纪录片类型


💡 百年过后,我们为啥还要看《北方的纳努克》?

尽管存在争议,《北方的纳努克》在今天仍然值得观看和思考,原因有这么几点:

  1. 1.

    ​电影史的活教材​​:理解这部电影,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纪录片这门艺术形式的起源、发展和演变,以及它始终伴随的关于“真实”的探讨。

  2. 2.

    ​文化保存的价值​​:尽管有摆拍成分,但影片确实​​保存了大量因纽特人传统的生活技能和文化片段​​。这些内容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很可能已经消失或改变,影片因而具有一定的民族志价值。

  3. 3.

    ​艺术与真实的平衡思考​​:它促使我们思考,在纪录片创作中,​​艺术加工​​和​​真实性​​之间应该如何平衡?导演的视角和意图究竟应该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影片的呈现?

  4. 4.

    ​人性的共鸣​​:抛开所有的争议和技巧,影片最打动人的地方或许在于它捕捉到了纳努克一家在极端环境下所展现出的​​乐观、坚韧和家庭亲情​​。这些人类共通的情感,跨越了文化和时空,依然能触动今天的观众。


​个人观点与建议​​👀

我个人觉得,《北方的纳努克》就像一块棱镜,从不同的角度能看到不同的光彩。它既是​​电影艺术的里程碑​​,也是​​电影伦理的警示牌​​。它告诉我们,纪录片从来都不是一面简单反射现实的镜子,而是带着导演温度、视角甚至偏见的透镜。

如果你想看这部片子,云哥建议你可以带着这样几个问题去思考:

  • 弗拉哈迪镜头下的“原始”和“真实”,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真实?

  • 影片中美妙的画面和纳努克最终的悲剧命运之间,形成了怎样的反差?

  • 如果你是导演,你会怎么做?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你更好地理解《北方的纳努克》这部经典又复杂的作品。看电影,有时候不只是看个故事,更是理解一种观点和一段历史。

添加回复: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