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的人》🎬(The Man Who Sleeps)是1974年由法国导演伯纳德·奎桑(Bernard Queysanne)执导的一部风格独特的黑白剧情片。它改编自法国著名先锋小说家乔治·佩雷克(Georges Perec,1936-1982)的小说处女作,并在当年获得了法国让·维果奖(Prix Jean Vigo)。这部影片以其极致的实验性和深刻的文学性,在影史上留下了独特而值得探讨的一笔。咱们今天就一起走近这部特别的电影。
🎥 一、影片基本信息与核心主题
《沉睡的人》片长77分钟(另有资料显示为93分钟),是一部法国与突尼斯合拍的黑白电影。影片的核心主题聚焦于现代人的存在主义困境,通过一名25岁的巴黎大学生主动与社会隔绝、陷入精神遁世状态的过程,探讨了个体在都市生活中的疏离、虚无与自我审视。
🔍 二、剧情解析:一场自我放逐的内心旅程
影片的剧情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起承转合,更像是一篇视觉化的散文或一部流动的内心独白。
- 1.
故事脉络:男主角(雅克·斯皮埃塞 Jacques Spiesser 饰)是一位未提及姓名的巴黎大学生。他突然决定辍学,切断与所有朋友的联系,试图过上一种完全自动化、缺乏人际交往的生活。他的日常行为变得极度机械和重复:凝视公寓窗外的树木、每天购买牛奶和面包、拒绝查看信箱和任何计时工具。他也会在巴黎的街道上漫无目的地游荡,以一种“陌生化”的视角观察城市和人群。
- 2.
叙事手法:影片最显著的特点是全片没有一句人物对白。所有的叙事和情感表达,都依靠男主角的行为动作、臆想场景,以及一个贯穿始终的女声画外音(卢德米拉·米卡埃尔 Ludmila Mikaël 配音)。这个画外音以第二人称“你”的形式,朗读着男主角每天的日记或内心独白,例如:“你二十五岁,有二十九颗牙……你只想等待”。这种手法构建了观众与主人公之间一种奇特的对话关系,既像是旁白,又像是主角的自我剖析,甚至带有一丝指令的意味。
- 3.
情感内核与结局:随着时间的推移,主角的生活越来越单调,行为也越来越机械,但内心似乎能更清晰地观察这个世界,不断沉思和冥想。一种偏执和幽闭恐惧感逐渐产生。最终,他确定无论做什么,生活似乎都是徒劳的,因此放弃了这种激进的孤立实践,回归了正常生活。
🎨 三、风格与技法:极致的实验性与文学性
《沉睡的人》在电影语言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这也构成了其最独特的魅力,同时也可能是其最“挑观众”的地方。
- •
文学性大于电影性:许多影评指出,这部电影的文学属性极为强烈。画外音的文本几乎完全依托于佩雷克的原著小说,影像在很大程度上服务于文本的呈现和氛围的营造,甚至有观点认为“画面只是对声音的配合,重要的是文字而非影像”。这使得它更像是一部 “有声书电影” 或 “文学电影的个案”。
- •
视觉语言:影片运用了大量的长镜头(“长得不能再长的长镜头”)和摇摄(pan)镜头,并微微推进,营造出一种诡异、近乎恐怖的视线感。黑白影像精准地捕捉了巴黎的空荡街道和主角漫无目的的游弋,模糊了白昼与黑夜的界限,强化了那种极简、空洞和疏离的生活状态。
- •
与“新浪潮”及杜拉斯的呼应:影片的风格常被拿来与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70年代的作品相比较,也让人联想到法国新浪潮的某些探索。但它并非简单的模仿,杜拉斯探索的是声画断裂后的迷人气息,而《沉睡的人》则更侧重于影像对文学文本的配合与延伸。
👍 四、观影建议与个人心得
《沉睡的人》无疑是一部非常挑观众的电影。它不适合寻求戏剧性冲突、传统叙事或娱乐效果的观众。
- 1.
哪些朋友可能会感兴趣:
- •
对法国文学,尤其是乔治·佩雷克作品和潜在文学工场(Oulipo) 的文学实验感兴趣的朋友。
- •
热衷于艺术电影、实验电影,喜欢研究电影形式探索的影迷。
- •
对存在主义哲学、现代人的精神困境主题有共鸣,愿意进行深度思考的观众。
- •
喜欢杜拉斯后期电影风格,能欣赏极简叙事和大量旁白作品的爱好者。
- •
- 2.
观影小贴士:
- •
尝试沉浸其中,不必过于执着于追寻明确的剧情线,更多地感受其营造的情绪和氛围。
- •
关注画面与画外音之间的关系,体会第二人称叙事带来的独特代入感和疏离感。
- •
了解其文学改编的背景和极低成本的制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影片的形态和选择。
- •
个人观点与心得:
《沉睡的人》就像一场漫长而清醒的梦魇,它用一种近乎偏执的极简方式,放大并审视了我们每个人可能偶尔会袭来的那种虚无感和疏离感。它并非旨在提供愉悦的观影体验,而是提供一种状态、一种情绪、一次思想上的碰撞。
影片的价值在于其大胆的实验性和深刻的文学内核。它让我们看到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边界可以如此模糊(与文学的交融),其表达可以如此主观和内化。奎桑和佩雷克成功地用影像“翻译”了一种心理状态。
当然,其高度风格化的形式也带来了观赏门槛。漫长的镜头、缺乏对白、依赖旁白,都可能让部分观众感到沉闷和晦涩。但如果你恰好与它的“电波”对上,这次观看体验将会是独特而难忘的,它会在你脑海中停留许久,引发你对生活状态的反思。
总而言之,《沉睡的人》是电影史上一部值得尊敬的小众经典。它更像是一件值得耐心品味的“观念艺术品”,推荐给那些寻求深度、不惧挑战、愿意在电影中探索哲学与文学边界的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