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佳人》影评,为什么被称为经典,斯嘉丽真实人格,费雯丽演技如何,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有人说《乱世佳人》是“爱情圣经”,也有人骂它是“种族主义遗毒”🤯。这部80多年前的老电影,凭什么至今还在豆瓣上稳居TOP250?今天咱们就聊聊,斯嘉丽·奥哈拉这个自私又迷人的女主角,是怎么让全世界观众又爱又恨的。

​💃 斯嘉丽:她自私,但她拯救了自己​

斯嘉丽绝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女人”。她虚荣、任性,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但正是这种​​不完美​​,让她显得无比真实。战争来了,贵族小姐们还在纠结礼仪,她却能撸起袖子干活、做生意,甚至抢妹妹的未婚夫来保住家园塔拉。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她站在红土地上的誓言​​:“我以后再也不挨饿了!” 这一刻,什么淑女规范、贵族体面,都比不上活下去重要。这种野蛮生长的生命力,恰恰是很多人被现实毒打后,最想拥有却不敢要的东西。

​不过话说回来​​,她对待身边人的方式也确实伤人。尤其是对一直深爱她的白瑞德,她几乎耗光了他所有的热情和耐心。


​🔥 乱世爱情:为什么我们总为白瑞德意难平?​

白瑞德大概是影史上最让人心疼的男主角了。他看透斯嘉丽的一切虚伪和自私,却依然爱她。他的爱不是青少年式的盲目崇拜,而是成年人式的“我清楚你的底色,但我依然选择你”。

​但斯嘉丽却一直沉迷于对艾希礼的幻想​​。艾希礼代表的是战前那个优雅、稳定但已然消逝的旧世界。斯嘉丽对艾希礼的执念,更像是对一种安全感的执著追逐,而不是爱情本身。

​直到最后,当白瑞德心灰意冷地离开​​,说出那句经典的“坦白说,亲爱的,我一点也不在乎”,斯嘉丽才恍然大悟。她爱的不是艾希礼,而是那个一直陪她历经风雨的白瑞德。可惜,一切都太晚了。

这种“错位”的爱情悲剧,之所以能跨越时空让观众共鸣,或许是因为​​我们都曾在某个时刻,后知后觉地弄丢了真正重要的人或事​​。


​🎬 经典背后:无法回避的争议​

我们必须承认,《乱世佳人》有其​​历史局限性​​。影片从南方奴隶主的视角叙事,对黑人群体的描绘是片面的,甚至带有刻板印象。饰演黑妈妈的哈蒂·麦克丹尼尔斯凭借此片成为首位获得奥斯卡奖的黑人演员,但因其种族隔离政策,她甚至未能出席在亚特兰大举行的首映礼。

​用今天的眼光看,这些问题确实值得批判和讨论​​。欣赏其艺术成就的同时,意识到其历史局限,或许是我们观看这部经典更合适的方式。


​🌅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斯嘉丽给现代人的生存启示​

电影结尾,斯嘉丽接连失去女儿、好友梅兰妮和白瑞德。但她没有崩溃,而是想着先回塔拉庄园,“明天再想怎么办”。这句“​​Tomorrow is another day​​”,成了影史最经典的结尾之一。

​这种近乎偏执的乐观和韧性,是斯嘉丽留给观众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不是在讲“只要乐观就能有好结果”,而是在说——就算眼前一片狼藉,只要你先活下去,把今天熬过去,就总有迎来转机的可能。这是一种在绝境中把自己拔出来的实用主义哲学。

​我个人觉得​​,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在人生低谷时会选择重温《乱世佳人》。未必是想看那段旷世奇恋,而是想从斯嘉丽身上​​汲取一点“不管怎样,先活下去”的勇气​​。


​✨ 所以,它为什么依然是经典?​

《乱世佳人》的伟大,在于它的​​复杂性和多义性​​。你可以把它看作一个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也可以看作一个女性在乱世中成长求存的史诗,甚至可以把它当作研究美国内战历史和文化的一面镜子。

​它塑造了影史上最复杂、最立体的女性角色之一​​。费雯·丽的演技让斯嘉丽的魅力与缺陷都无比鲜活,让人无法简单地爱她或恨她。

​影片的制作水准在当时堪称顶级​​,从宏伟的亚特兰大火场景到精细的服装设计,许多场面至今看来仍令人震撼。

​最后想说的是​​,或许所有能称为“经典”的作品,都像《乱世佳人》一样,​​经得起一代代观众用新的眼光去审视和解读​​,并总能让人从中看到一点关于时代、人性或自己的新东西。

所以,如果你还没看过,找个周末感受一下;如果看过了,或许可以换个角度再看一次。🌟

添加回复: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