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背景与故事脉络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除暴》这部电影可不是凭空编出来的故事,它取材于上世纪90年代震惊全国的真实案件——被称为“中国内地第一悍匪”的张君犯罪团伙的覆灭过程。电影把时间背景放在了1990到1996年间,那时候全国涉枪案件超过了1万起,平均每天就有4.5起,治安形势挺严峻的。
影片讲述了刑警队长钟诚(王千源饰)带领队伍,与悍匪张隼(吴彦祖饰)为首的“老鹰帮”犯罪团伙斗智斗勇的故事。张隼这帮人训练有素,狡猾凶狠,光天化日之下就敢连环抢劫银行、金店,甚至还公然挑衅警方。钟诚则秉持着“咬死不放”的信念,花了四年多时间,最终将这群匪徒绳之以法。
⭐ 双雄对决的亮点与遗憾
《除暴》最吸引人的看点,就是王千源和吴彦祖这两位演技派代表的“双雄对决”。这种警匪片模式从香港电影鼎盛时期就一直很受欢迎,比如《喋血双雄》、《无间道》都是经典。
王千源饰演的警察钟诚,形象正直勇敢,眼里容不得沙子。电影一开始有个细节,他在车站看到警局宣传板被贴满小广告,就冒雨全部撕干净才走——一个“除恶必尽”的警察形象一下子就立起来了。
吴彦祖饰演的悍匪张隼,真的是让人又怕又被吸引。他心狠手辣,抢劫杀人毫不手软,甚至会把手雷当玩具给路边小孩;但同时他又对母亲孝顺,对女友专情,这种复杂性让角色更有层次。吴彦祖为这个角色付出了很多,主动剃了光头,还在审讯室和刑场那几场戏里,用面部肌肉抽动、瞳孔震颤这些细微表情,演出了那种恐惧和绝望的层次感,被评价为“演技炸裂”。
不过影片在人物塑造上也有点遗憾。不少观众觉得王千源的角色有点“扁平”,除了正义感好像缺少更多情感元素来支撑;而张隼的温情戏份和悍匪形象之间有时会显得有点“割裂”。
🔥 电影的成功之处
《除暴》在2020年上映后,票房突破了4亿元,观影人次超过1135万,成了当时市场的一匹黑马,也在内地警匪片票房榜上排进了年度前三。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觉得主要有以下这些原因:
- •
题材稀缺大胆:这是第一部把90年代内地悍匪故事搬上大银幕的电影,被很多观众称作“内地警匪片惊喜之作”。
- •
年代感还原到位:电影从场景到道具,都花了不少心思重现90年代的质感。监制韩三平说过:“真实是这个电影最大的追求”。
- •
动作场面震撼:特别是片尾王千源和吴彦祖在澡堂的那场肉搏战,两人赤身上阵,“拳拳到肉”,充满了男性荷尔蒙的力量感,成了全片最让人印象深刻的看点之一。虽然也有人调侃说打那么激烈浴巾为啥不掉。
- •
向公安干警致敬的现实意义:2020年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决胜之年,电影通过展现当年警察办案的艰难(装备往往不如悍匪),向打击犯罪的英勇公安干警致敬。现实中原型张君团伙曾纵横数省8年,犯案十余起,杀死、杀伤五十余人,最终被擒付出巨大努力。
⁉️ 影片的争议与不足
《除暴》当然也不是完美的,它的一些不足和争议点,主要集中在:
- •
剧情推进和人物设置:警方破案过程有时显得像开了“上帝视角”,没提供太多并案线索就很自然地把各案件串起来,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所有配角人物几乎都像是“工具人”般的存在。
- •
港式风格与内地故事的水土不服:电影骨子里还是浓浓的港式警匪片气质,用了很多港片的大场面和戏剧化处理。比如现实中张君其实不太可能弄到那么多自动武器,爆炸场景也几乎为零,但电影里为了效果放大了这些。
- •
情感线处理:张隼和女友文娟(春夏饰)的感情线被很多人觉得“突兀”,前一秒文娟还要跳楼自杀,下一个镜头就身怀六甲了,有点跳脱。现实中张君有8个情妇,电影里文娟的原型也只是“工具人”,但影片却给张隼打上了“专情”的标签。
💡 观影小贴士与法律知识点
如果你打算看或者已经看了《除暴》,了解这些背景和知识点,可能会帮你更好地理解电影:
- •
故事原型:张隼的主要原型是悍匪张君,他曾在重庆、湖南、湖北等地多次制造持枪抢劫杀人案。电影也融合了“鹿宪洲案”、“张明高案”等其它真实罪案的元素。
- •
法律知识:电影里涉及了不少犯罪行为,比如:
- •
抢劫罪:匪徒们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持枪威胁店员并杀人,触犯了《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
- •
妨害公务罪:匪徒使用暴力对抗警察执法,将其推下车,触犯了《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
- •
窝藏罪:张隼的女友文娟,明知他犯罪而提供住所,涉嫌窝藏罪。
- •
非法买卖枪支弹药罪:那个卖挂历实际卖枪的人,就涉嫌此罪。
- •
🤔 所以《除暴》到底值不值得看?
在我看来,《除暴》算得上是一部诚意之作。它可能不是一部完美的神作,但在国产警匪片,尤其是内地背景的警匪片探索上,它做出了一次值得肯定的尝试。
- •
如果你是港式警匪片的爱好者,喜欢那种双雄对峙、节奏明快、动作刺激的电影,《除暴》应该不会让你失望。
- •
如果你对90年代的社会历史感兴趣,想通过电影了解那个特定时期的社会治安状况和警察是如何艰苦办案的,《除暴》也提供了一个视角。
- •
当然,如果你是吴彦祖或王千源的粉丝,那么两人的演技对决,尤其是吴彦祖突破形象的演出,就已经值回票价了。
最后想提一嘴,电影结尾钟诚擦掉了黑板上张隼的案件,写上了新的绑架案。这意味着犯罪会不断发生,但也会有像钟诚这样的警察,始终坚守着“咬死不放”的信念。这或许才是电影最想传达给我们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