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也曾因为自己的某个缺点而自卑,不敢追求所爱之人?😔 我们在面对爱情时总会犹豫,害怕被拒绝,害怕自己不够好。《大鼻子情圣》这部电影就把这种心情放大到了极致,它让我们看到,原来爱情可以如此纯粹,如此无私。
💡 为什么《大鼻子情圣》能成为经典?
《大鼻子情圣》其实不是一部简单的爱情电影。它改编自法国浪漫主义戏剧家埃德蒙·罗斯丹的名剧《西哈诺·德·贝热拉克》,故事背景设置在17世纪的法国。那是个华丽而尚武的时代,法国贵族们以战斗为荣,以死在战场上为荣。男主角西哈诺是个近卫队军官,他不仅剑术高超,还是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和哲学家。但他有个致命的自卑点——那个硕大无比的鼻子。就因为这鼻子,他虽暗恋着美丽的表妹罗克珊,却从来不敢表白。
这部电影1990年版本由杰拉尔·德帕迪约主演,他凭借此片获得了戛纳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影片赢得凯撒奖的最佳电影,被誉为“兼顾了故事的趣味性和对白的文学性”。据说中央电视台“正大剧场”曾播出过该片,受到了热烈欢迎。
❓ 西哈诺的行为是伟大还是愚蠢?
西哈诺发现罗克珊爱上的是他手下英俊但愚钝的军官克里斯蒂安后,做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他把自己对罗克珊的爱情付诸笔端,代替他的情敌写情书。更甚的是,在黑夜里,他躲在罗克珊的阳台下,替克里斯蒂安向她表达爱意。最终让两人走到了一起。
这种爱,完全是一种奉献出全部身心投入的感情。西哈诺站在罗珊的阳台下的阴影里替克里斯汀代为倾诉爱情,说到情深处怅然若失,却在说完后看着克里斯汀拥着罗珊,自己选择离开。这种以牺牲的面目出现的爱,或许就是真爱吧?
但也有人会觉得这种行为很傻。西哈诺对爱情的表达方式,于任何一个人无益,与幸福无关。如果发生在现代,甚至可能被有些人觉得是在帮助克里斯蒂安pua罗克珊。但我们是否忽略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在那较为单纯的时代,他的爱并没有多么不可理喻。
🌟 电影中的骑士精神代表了什么?
西哈诺身上体现了欧洲人崇尚的骑士品格:名誉、礼仪、谦卑、坚毅、忠诚、骄傲、虔诚。他会因鄙夷他人的品性而大闹剧场破坏演出,即使一掷千金也在所不惜;他厌烦趋炎附势,不愿违背自己的内心。在战争前线,士兵们因缺粮抢食老鼠肉时,西哈诺让老兵吹起家乡的牧羊曲,来慰籍部下的饥饿的躯体和灵魂。这种精神,让人联想到孔子流亡陈蔡之地绝粮七日,尚在鼓琴。
骑士精神在欧洲,就如同我们对江湖的理解那样,由大无畏精神和对贵夫人的崇拜,对宗教的信仰组成了其主旋律。西哈诺可以说是很好地表现了这种充满浪漫主义情怀的骑士精神。与几乎同时期的《堂吉诃德》宣告了信仰主义的终结不同,《西哈诺》更像是理想主义的另一种重生和延续。
💔 悲剧的结局给我们什么启示?
克里斯蒂安后来意识到罗克珊真正爱的是那些情书的作者,于是在战场上战死。罗克珊在丈夫去世后进了修道院,西哈诺每日去看她,十四年如一日。直到西哈诺遭人暗算,身受重伤,在临死前他为罗克珊读以前的情书。由于天色已晚,他原本应该看不清信上的字迹的,罗克珊这才恍然大悟,他才是十四年前这些情书的真正作者。
故事最后,当西哈诺念出霍克桑珍藏的“情书”的时候,聪明的霍克桑明白了一切,后悔不已。西哈诺的极力掩饰,不过是为了让这个他一手创造的美丽故事在霍克桑心中留下阴影和瑕疵,连遗憾都不可以。他甚至在死前无力地撒谎:“不,我亲爱的爱人,我不爱你……”
这种爱情的深度与痛苦,也许正是其打动人的地方。从美学上讲,没有痛苦的爱情是没有深度的,也是有缺撼的。
看电影的时候我在想,为什么西哈诺不愿早早说出真相?可能因为他太爱罗克珊了,爱到宁愿牺牲自己也要成全她心中的完美形象。这种爱很伟大,但也让人唏嘘。有时候我们何尝不也是这样,因为太在意一个人,反而不敢靠得太近。
这部电影之所以成为经典,正是因为它触动了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它让我们看到,真爱不仅仅是占有,更是成全和奉献。虽然故事以悲剧收场,但西哈诺的形象却永远留在了观众心中——那个长着大鼻子,却有着伟大灵魂的情圣。
如果你还没看过这部电影,不妨找个时间静静欣赏。它会让你对爱情有新的理解,对生活有新的感悟。毕竟,在这个看脸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听到那些关于灵魂相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