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影评,为什么笑着笑着就哭了,孤独的人如何迈出第一步

今天想聊聊2019年那部拿了好几个奥斯卡奖的电影《绿皮书》🎬。说真的,第一次看的时候吧,我以为就是个白人给黑人开车的老套故事,但看着看着就发现,这电影后劲儿太大了!它讲的是上世纪60年代,一个粗俗的白人司机托尼,给一位优雅的黑人钢琴家唐谢利当司机,一起去种族歧视严重的美国南方巡演的故事。

​🤔 这电影到底有啥特别的?​

​——表面是公路片,内里是人性观察​

很多人可能一听“种族歧视”就觉得片子肯定沉重,但《绿皮书》偏不!它用了很多温暖、甚至幽默的方式去讲这个事。比如托尼教唐吃炸鸡那段,唐一开始嫌弃得不行,最后却徒手啃得真香,这个桥段特别有意思,仿佛黑人文化对精英主义的一次小小“嘲讽”。电影里这种“反差萌”和笑点还挺多的。

但你别以为它只会让你笑。笑着笑着,某个瞬间你可能就笑不出来了,心里反而堵得慌。比如唐博士明明在高级酒店为白人精英演奏,台下掌声雷动,但演出结束,他连用个餐厅厕所都不被允许。这种反差,太扎心了。

​🎹 两个主角,天差地别却互相照亮​

​——谁拯救了谁,还真说不清​

先来看看这两个人:

  • ​托尼​​:白人,底层,没啥文化,做事有点小聪明甚至粗鲁,但为了养家啥活儿都干。他开始甚至有点歧视黑人,会把黑人用过的杯子扔掉。

  • ​唐博士​​:黑人,顶尖钢琴家,住城堡,谈吐优雅,生活精致。但他因为肤色和性取向,内心孤独又自卑。

这样两个人搁一块儿,一路上碰撞出的火花可想而知!托尼觉得唐“装”,唐觉得托尼“俗”。

但你知道吗,就是这样两个人,在两个月巡演里,​​互相把对方“掰”弯了一点​​。托尼在唐的影响下,学会了给老婆写情意绵绵的信,不再动不动就挥拳头;而唐在托尼的带动下,尝试了炸鸡,走进了黑人酒吧弹爵士乐,学会了反抗不公。

所以你看,​​友谊这事儿,真的能超越种族和阶级​​。他们俩的关系,更像是一种相互的救赎。托尼帮唐应对南方的种种歧视和麻烦,给了他勇气;而唐则给了托尼一个看到更广阔世界、变得更好的机会。

《绿皮书》影评,为什么笑着笑着就哭了,孤独的人如何迈出第一步


​💔 电影里那些让人破防的瞬间​

​——光鲜背后的辛酸,只有自己知道​

电影里有几个场景特别戳我:

  • ​“我到底是谁?”​​:唐在雨夜崩溃呐喊:“我不够黑,也不够白,甚至不够男人,那我到底是什么?”这句话道尽了他找不到身份归属的迷茫和痛苦。

  • ​田野对视​​:车坏了,唐和田间劳作的黑人同胞们沉默对视。那一刻,隔着栅栏,彼此眼神里都是不解和隔阂。唐仿佛成了一个“异类”,既不被白人世界完全接纳,又和自己的族群疏远了。

  • ​那本《绿皮书》​​:它根本不是啥旅游攻略,而是黑人出行保命的指南,告诉你哪些旅馆、餐厅允许黑人进入。光是这本书的存在,就足以说明那个时代的悲哀。


​🤷‍♂️ 电影没告诉你的,和一些争议​

​——真实故事和电影一样吗?​

虽然电影很温暖,但据说​​现实和电影是有出入的​​。现实中,唐的家人说​​唐和托尼并没有成为一生挚友​​,关系主要还是雇佣性质。唐博士也有兄弟且保持联系,并非电影里表现的那么孤家寡人。

这部电影在获奖后,其实也引发了不少讨论和争议。有些评论认为,这部电影更像是 ​​“白人的独角戏”​​ ,重点放在了白人的成长和救赎上。也有观点觉得,它把复杂的种族问题简化成了一个温暖的、可以轻易解决的公式。甚至有一些黑人观众对此并不买账。

不过话说回来,电影毕竟是艺术创作,它选择用一种更温和、更易于大众接受的方式去触碰这个沉重的议题,让更多人愿意去了解和思考,或许这就是它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 个人一点看法和感受​

我个人觉得,《绿皮书》最打动我的,不是它解决了什么宏大的社会问题,而是它细腻地描绘了​​两个活生生的人如何慢慢靠近、彼此理解的过程​​。

我们可能都像唐一样,在某些时候感到孤独,觉得自己“不合群”,或者像托尼一样,带着些自己都没察觉的偏见。​​“世界上有太多孤独的人害怕先踏出第一步。”​​ 电影里的这句台词,或许才是想悄悄告诉我们的——​​理解和改变,往往需要我们鼓起勇气,先向对方迈出那一步​​。

《绿皮书》影评,为什么笑着笑着就哭了,孤独的人如何迈出第一步

当然,种族歧视的议题远比一部电影复杂。但《绿皮书》就像一颗甜味的药,它或许不能根治疾病,但至少能让更多人愿意张嘴尝一尝,然后开始思考一些事情。

最后,如果你还没看过这部电影,找个时间看看吧。它或许不会给你一个完美的答案,但可能会给你一些温暖的触动和开放的思考。

添加回复: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