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今天云哥想和大家聊聊一部比较冷门但很有意思的俄罗斯电影——《电子云层下》🎬。这部片子由小阿列克谢·日耳曼执导,2015年在柏林电影节亮相,还拿到了最佳艺术贡献奖(摄影)呢。豆瓣评分7.0,算不上大众热门,但喜欢艺术片和思考深沉话题的朋友可能会觉得它是个宝藏😉。
🤔 电影讲了啥故事?
《电子云层下》的故事背景设定在2017年,也就是俄国革命一百年后。影片围绕一座未建成的、巴别塔般的摩天大楼展开,讲述了七个相互关联的章节,描绘了不同人物在这个冰冷、僵化、仿佛被遗弃的世界中的生活片段。
这些人物包括:
- •
一位不会说俄语的吉尔吉斯斯坦建筑工人,他在异乡艰难求生。
- •
一位前额有块反着光的红色皮肤的建筑师,他为建造这座大楼工作,却陷入了深深的困惑。
- •
一位曾在莫斯科路障旁与叶利钦比肩站立的导游,如今在博物馆工作,深受经济重建影响。
- •
一位被黑手党挟持的十二岁女孩。
- •
一对已故政治寡头的后代兄妹萨沙和达尼亚,他们从国外返回,继承了父亲留下的这片烂尾楼和复杂遗产。
影片没有一条清晰连贯的主线剧情,而是像拼图一样,通过这些人物的碎片化经历,共同勾勒出一幅关于当代(或近未来)俄罗斯的忧郁寓言。
🎨 视听语言与独特氛围
这部电影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可能就是它的视觉风格了。摄影师叶夫根尼·普利文和谢尔盖·米克哈查克联手打造了荒芜却凄美的视觉风景画。
- •
画面:电影中充满了雾雪笼罩的河岸、四处散落的水泥钢筋、未完工的公路桥、宏大的金属马雕像以及破损的列宁雕塑。整个色调是灰蒙的,几乎看不到阳光,营造出一种压抑、衰败、超现实的强烈氛围。
- •
叙事节奏:影片的节奏非常缓慢,需要观众耐心沉浸其中。它不像商业片那样追求刺激,更像是一首需要静静品读的视觉诗歌。
- •
科幻元素:电影的科幻设定非常含蓄,更像是一种背景点缀。比如天空中的电子云层会投射巨幅广告,以及出现了时好时坏的家用机器人,这些细节增添了一丝诡异的未来感。
💡 核心主题与隐喻
《电子云层下》充满了象征和隐喻,探讨了很多深刻的主题:
- •
历史与现实的割裂:影片设定在革命百年后,破碎的列宁雕像反复出现,角色们时常谈论过去,却对当下感到迷茫,仿佛国家被“钉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十字架上”。
- •
未建成的大楼:这座烂尾的摩天大楼是核心隐喻。它可以代表俄罗斯未竟的野心、失败的理想、社会的停滞,甚至是人类巴别塔般的沟通困境。
- •
“多余人”与疏离感:电影中的角色很多都像是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他们听天由命、悲观消沉,与世界格格不入,找不到方向和意义。
- •
沟通与理解:来自中亚的工人语言不通,角色之间对话常常像是自说自话,暗示了深层的社会隔阂。
- •
一丝希望:尽管整体基调灰暗,但影片结尾,寡头的女儿萨沙和被救出的女孩斯维塔一起在海滩上拉动一匹巨大的铁丝马的场景,被很多影评人解读为一种协作与微弱希望的象征。
📊 电影主要角色与章节浅析
角色 | 主要章节 | 特点与隐喻 |
---|---|---|
吉尔吉斯斯坦工人 | 《异乡人》等 | 语言不通的外来者,代表民族隔阂与底层困境 |
建筑师彼得 | 创造者也是困惑者,“前额反光的红色皮肤”可能暗示其痛苦或与众不同 | |
导游尼古拉 | 贫困的知识分子,穿历史服饰,象征历史与当下的错位 | |
寡头后代兄妹(萨沙与达尼亚) | 《继承者》 | 过去的财富与今天的迷茫,流鼻血可能暗示不适与脆弱 |
地产律师 | 被梦境困扰,常梦回苏联解体时,代表历史创伤的延续 | |
被挟持的女孩斯维塔 | 无辜的受害者,也是未来的象征(与萨沙一起拉动铁马) |
👍 观影建议与个人心得
《电子云层下》肯定不是一部轻松的“爆米花电影”🍿。它节奏缓慢,叙事非线性,信息量大且隐晦,需要观众主动思考和解读。看的时候如果走神,可能会觉得有点云里雾里。
那么,什么样的人可能会喜欢这部片子呢?云哥觉得:
- •
如果你是艺术电影爱好者,喜欢塔可夫斯基那种诗电影风格。
- •
如果你对俄罗斯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现状感兴趣,想通过电影窥探一二。
- •
如果你不介意慢节奏,享受解读影像隐喻的乐趣。
- •
如果你喜欢摄影,想欣赏一下拿了银熊奖的画面构图和氛围营造。
我个人觉得,《电子云层下》就像一场深沉而忧郁的梦。它可能不会让你感到愉悦,但那种独特的视觉冲击和思想深度,可能会在看完后很久还在你脑海里盘旋。它描绘的那种迷茫、疏离和对历史的沉重感,或许在不同社会背景的人看来,也能产生一些共鸣。
最后提醒一下,这部电影对白不少,而且很多是充满哲学意味的叨絮,看的时候可能需要多点耐心。如果能找到中文字幕质量较好的版本,体验会更好哦!
希望云哥的这点分享,能帮到你判断这部电影是否合你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