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地战》影评,为何反复争夺无名高地,战争中人性如何挣扎,停战前为何还要打

朋友,你有没有想过,明明谈判桌都快签停战协议了,为啥前线士兵还得为一个小山包拼个你死我活?😵 《高地战》这部电影,就把这种荒诞和残酷扒给你看,它可不是那种狂轰滥炸的爽片,而是揪着你衣领子问:打仗到底图个啥?🤔 这大概也是很多人找《高地战》影评时,心里真正想戳破的东西吧。

🗺️ 故事背景:停战谈判下的诡异战斗

电影时间设定在1953年,朝鲜战争都快谈妥停下了。但就在板门店那帮人磨嘴皮子的时候,前线一个叫“艾碌高地”(Aerok Hill)的小土坡,南北两边还在抢来抢去。今天你占,明天我夺,反复了足足三十多次。

韩军这边发现有个中队长死了,旁边子弹居然是自己人用的,就怀疑队伍里出了内鬼,派了姜恩彪中尉(申河均 饰)去查。结果他撞见了老战友金秀赫(高修 饰),当年一个文弱书生,现在成了能在战场上带队杀敌的硬汉。这种转变本身就挺震撼的,仗打久了,人真会变得自己都不认识自己。

😵 战壕里的荒诞事:昨天敌人,今天“笔友”

战场上有些事,真的能颠覆你的想象。在鳄鱼中队守的那个高地,有个地窖,成了南北士兵之间一个不成文的“交换站”🎁。

韩军士兵会放些巧克力、香烟进去,等朝军占了高地,他们就把这些东西拿走,换成自己酿的白酒,还有托韩军帮忙寄回南边老家给亲人的信。两边就这样默契地互相帮忙。

这种细节,或许暗示了在拼个你死我活的表面之下,士兵们心底还是藏着一点不想被战争完全磨灭的人性温暖。不过话说回来,这种默契既脆弱又心酸,仗一打起来,该开枪时谁也不敢手软。

❓ 灵魂拷问:还记得为啥打仗吗?

电影里最戳人的,就是反复问:“你知道战斗的理由吗?”🤷 一开始可能清楚,但时间拖得太久,很多人就忘了。

一个朝鲜军官对姜恩彪说:“我以前确实很清楚,可现在,过去太久了,忘记了。”金秀赫死前也说,连母亲的脸都想不起来了。战争就像个无底洞,不仅吞噬生命,连人最初的记忆和信念都能吞掉。

具体到每个士兵,他们战斗的理由可能早就从“为国奉献”变成了最简单的“只想活下去”。活下去,回家,这才是最真实的愿望。

💔 那些被战争扭曲的人

电影里的人物,很多都被战争改变了模样。

​申日英​​(李帝勋 饰),年纪轻轻就当上大尉,却依赖吗啡止痛。他经历过“浦项撤退”的惨剧,当时登陆艇不够,为了让更多人活下来,他被迫向自己人开枪。这种痛苦抉择,成了他一辈子的阴影。

​车泰景​​(金玉彬 饰),一个朝鲜女狙击手,代号“两秒”。她看起来瘦弱,却在战场上杀人如麻。但她也有人性的一面,会通过地窖交换物品。战争把她变成了冷酷的杀手,但她或许也曾是个普通的姑娘。

​金秀赫​​的变化最大。他从一个怕事的书生,变成了一个为了让兄弟们活下去,敢开枪杀掉顽固上司的指挥官。他说:“我们不是跟敌人战斗,是跟战争战斗。”这句话听着有点绕,但细想,真是道尽了无奈。

《高地战》影评,为何反复争夺无名高地,战争中人性如何挣扎,停战前为何还要打

《高地战》影评,为何反复争夺无名高地,战争中人性如何挣扎,停战前为何还要打

😢 最讽刺的结局:停战前的最后12小时

仗打到最后,停战协议总算签了。但协议要等12小时后才生效📄。就为这最后的12小时,双方高层命令士兵们再去争夺一次高地。

这个设定真是把战争的荒诞推到极致。所有人都不想打了,但命令下来,又得拿起枪冲上去。电影最后二十分钟,从稍微放松的氛围一下子又掉进惨烈厮杀,看得人心里特别憋屈。

那么多生命,就在胜利前最后一刻没了。他们不是为胜利而死,而是为一场已经注定结束的战争,多流的十二小时血。

📝 个人观点与感受

看完《高地战》,心里堵得慌。它不像有些战争片让你觉得热血,而是让你觉得​​累​​,心累,为那些士兵感到不值。

它没有刻意去丑化任何一方,朝鲜士兵那边也有血有肉,会想家,会唱歌,战斗到最后一刻的朝鲜军官,死前和姜恩彪一起听到停战广播,两人那悲凉的笑声,比任何哭喊都更有力量。

​这部电影或许想告诉我们,战争的残酷,远不止于战场上的伤亡​​,更在于它对普通人性和情感的彻底扭曲。那些关于战争机制如何具体地、一步步地改变人的心智,电影似乎并未完全揭示,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感受到其巨大的破坏力。

技术上,这片子也挺下本。听说拍爆炸场面用了240公斤炸药和两万四千个雷管,但我觉得这些大场面不是核心,核心还是人,是那些士兵的脸和他们的选择。

如果你最近剧荒,想找一部能让你安静想想的电影,《高地战》真的可以看看。它可能没有完美答案,但能让你感受到一些真实的东西,关于战争,也关于人。

添加回复: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