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部颇具争议的英国惊悚片——《核力突破》(Level Up)。这部由亚当·兰道执导,乔舒华·鲍曼主演的电影,2016年上映后评价两极。很多人看后直呼“一头雾水”,也有人觉得它“很精彩”。它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又试图表达什么?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
🎬 剧情概览:一场充满谜团的伦敦冒险
《核力突破》讲述了一个20多岁的普通青年马特(Matt)的故事。某天,他的女友安娜(Anna)被绑架,马特自己则遭到蒙面人袭击。蒙面人给他绑上了一个包裹和一部手机,命令他按照手机的指令行动,否则女友就会没命。为了解救女友,马特被迫在伦敦城内奔走,然而这座城市却变得越来越陌生和险恶,他逐渐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远超想象的巨大阴谋之中。
影片开头就用几个看似不相干的片段埋下伏笔:有人跳楼自杀众人拍照、黑人电梯内被西装男杀害、一个没穿裤子的中老年男人边跑边看手机。这些细节在后面都得到了呼应。剧情推进很快,有点像“男版罗拉快跑”,惊险不断,马特常在接近真相时遭遇意外,甚至被逼到可能要动手杀人的地步。
影片最后的反转揭示了事件的原因:这一切似乎是一场针对“冷漠看客”的社会实验或真人秀。马特和女友最初也是冷漠网络社会的一员,曾对跳楼视频发出猥琐评论。幕后主使通过这种方式惩罚那些在网络和社会中冷漠围观的人,而马特的好友乔尔则被暗示将成为下一个目标。
🤔 主题探讨:网络社会的冷漠与人性考验
《核力突破》试图探讨一个深刻的主题:网络时代下人际关系的疏离和人性的冷漠。电影中,跳楼事件发生时,楼下的人群不是施以援手,而是纷纷举起手机拍照;主角和朋友在社交网络上看到视频后,也只是发出“很猥琐的评论”。影片批判了这种“人们为了看真人秀而不顾别人死活”的现象。
电影的核心设定可以看作是对这种冷漠心态的一种极端化惩罚和警示。幕后黑手挑选像马特这样曾在网络上表现出冷漠言论或行为的人,让他们亲身成为一场残酷“游戏”的主角,体验被操控、被围观的恐惧与无助。这迫使主角,也促使观众反思:当我们隔着屏幕围观他人的痛苦甚至死亡时,我们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 优点与争议:为何评价如此两极?
《核力突破》的评价分化严重,喜欢和不喜欢的人理由都很鲜明。
一些值得肯定的地方:
- •
概念高,设定有趣:影片试图探讨一个引人深思的大概念,将现实与虚拟游戏的界限模糊,让主角如同在玩一场真实的致命游戏。
- •
节奏快,不乏惊险:影片节奏较快,过程惊险,能吸引人看下去。
- •
结局反转有深意:结局的反转解释了事件的缘由,出人意料又引人思考,留下了悬念。
一些备受批评的点:
- •
格局未能打开:虽然有好的概念,但许多观众感觉影片“没拍出应有的格局”,叙事显得有些混乱,让很多人“全程都是‘什么鬼?’的疑惑中”。
- •
剧情含糊不清:批评者认为故事没讲清楚,有些故弄玄虚,甚至“没头没尾”。对于这类题材关键的“幕后黑手是谁”以及“如何挑选参与者”等问题,影片没有给出清晰的交代,更侧重于展示过程。
- •
缺乏新意:有观点认为同类题材并不新鲜,而本片“不仅没有新意,而且剧情含糊不清”。
💡 观影心得与建议
看了《核力突破》,我的心情有点复杂。它确实不是一部完美的电影,叙事上的瑕疵和某些地方的故弄玄虚比较明显。但它试图去触碰和讨论的那个关于网络冷漠与人性实验的主题,在今天这个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反而显得更有现实意义。它像是一面有点扭曲的镜子,让我们瞥见自己可能存在的冷漠一面。
所以,这部电影是否值得一看呢?
- •
如果你喜欢思考电影背后的社会寓意,不介意影片有一定的实验性和瑕疵,那么《核力突破》可能会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和讨论的空间。
- •
如果你更看重剧情的严谨逻辑、清晰叙事和圆满的结局,那么这部影片可能会让你感到失望和困惑。
总之,《核力突破》就像一部优缺点都很明显的作品。它可能不会成为你心中的经典,但它所提出的问题,关于我们如何在数字时代保持人性的温度和对他人的同理心,值得我们在观影之后继续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