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夜姬物语》影评:为何票房遇冷,艺术价值几何,水墨风为何震撼

你是否也曾被朋友圈里那些炫目的3D动画刷屏,心里却偶尔渴望一点不同的东西?💻 当你听说有一部动画耗时14年制作,最终却在奥斯卡角逐中败给了更工业化、更“萌”的《超能陆战队》,会不会闪过一丝好奇和惋惜?这就是高畑勋的《辉夜姬物语》带来的复杂感受,一部需要你静下心来,才能走进其水墨世界的作品。

✨ 一、八年制作与“任性”水彩:一场动画手工艺的豪赌

谈论《辉夜姬物语》,很难避开它传奇般的制作历程。导演高畑勋被老搭档宫崎骏戏称为“又懒又慢像500万年前上新世大陆上的某种巨大生物”,这部电影他构思花了5年,实际制作又耗费了8年时光,总共耗时13年。

最“任性”的是他对水彩的坚持。要知道,现在主流动画多用丙烯颜料,画错了还能修改。但高畑勋偏偏选了​​水彩​​,这种介质一旦下笔几乎无法更改,只能推倒重来。他还有严重的修改强迫症,在无数次的废稿与重画中,时间和预算就像竹子一样生长。制片人一度恳求“能尽可能避免修改”,但高畑勋直接否定,坚信“动画就是改出来的”。这种近乎偏执的坚持,最终耗资高达​​51.5亿日元​​,而票房回收却不如人意,这背后是一场艺术追求对工业标准的悲壮冲锋。

🎨 二、水墨画卷与瞬间的情绪奔涌:美得不像动画

如果你习惯了迪士尼或吉卜力其他作品那种精致细腻的画面,《辉夜姬物语》的第一眼可能会让你惊讶。它的线条​​粗犷而写意​​,大量保留了铅笔的草稿痕迹,画面甚至有种“未完成”感。高畑勋觉得,唯有这样,才能留住绘画过程中那些​​丰沛流淌的感情​​。

但这种“不精致”恰恰成就了它的震撼。电影的情绪高潮——辉夜姬夜奔出逃那段,画面彻底“失控”🎨。笔触狂放挥洒,人物与景物扭曲变形,与辉夜姬内心的悲恸绝望完美呼应。这种极致的艺术表达,与其说是在看动画,不如说是在欣赏一幅​​活过来的水墨长卷​​,每一次晕染都是角色心事的蔓延。

📜 三、古老传说与现代灵魂:她不只是个公主

电影改编自日本最古老的物语文学《竹取物语》,但高畑勋绝不是在简单复述一个神话。他大刀阔斧地改编,给故事注入了深刻的现代灵魂。

原著中的辉夜姬形象较为模糊,但电影里的她,是一个​​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的鲜活少女。她抗拒剃眉染齿的贵族习俗,会大喊:“高贵的公主也会流汗,也想大笑,也会想破口大骂!”她与青梅竹马舍丸的感情,更是原著中没有的原创,成为了她与自由人间最温暖的纽带。

高畑勋借这个古老壳子,探讨的是人的“存在”与“自由”。辉夜姬的“罪”是动了凡心向往人间,而“罚”便是让她来这红尘走一遭,尝尽喜悦与悲伤。所以当她最终被迫返回月宫,天人要她披上羽衣忘掉所有尘世记忆时,她的反驳才如此动人:“​​这里根本不污秽!不论喜悦还是悲伤,这土地上的生物都散发出光彩,鸟虫野兽,树木花草,还有人情味。​​”这哪里是仙子的嗔怪,分明是一个“人”对生命本身最热烈的告白和眷恋。

🎭 四、叫好不叫座:艺术与市场的永恒悖论

《辉夜姬物语》在影评人和文艺青年中获得了极高的赞誉,甚至在一些评选中击败了宫崎骏同年的《起风了》。但它​​24.7亿日元​​的票房,相对于其超高成本,无疑是一次商业上的失利。

原因不难理解。它的叙事节奏舒缓,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它的画风挑战观众习惯,不够“甜美可爱”;它探讨的主题深沉,需要静心品味。这一切都与追求快速娱乐的市场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它就像一件在流水线时代精心打磨的手工瓷器,珍贵,却注定难以成为畅销品。宫崎骏对此有清醒认识:“很少有人能达到他的境界...但他制作一部动画长片的过程是彻底的灾难,没一个制作公司能承担起那么高昂的代价。”

💎 五、再看《辉夜姬物语》:我们失去了什么,又记住了什么

时至今日,吉卜力工作室的制作模式和高畑勋、宫崎骏这样的大师已渐行渐远。《辉夜姬物语》这样的作品,看一部或许就少一部。它用近乎笨拙的坚持,守护着动画作为“手艺”的尊严。

它问我们的问题,其实和问辉夜姬的一样:​​你是否还记得,在追逐世俗定义的“高贵”生活时,那个最初让你快乐的、自由自在的自己?​​ 看电影的时候,总会想起辉夜姬在梦中回到那片雪野,天地辽阔,她肆意奔跑——那或许就是我们内心深处,最原始、最纯粹的对于“活着”的渴望吧。

所以,如果你看腻了千篇一律的工业糖精,不妨找个安静的下午,看看这部动画。它可能不会让你开心,但可能会让你​​感动​​,然后久久沉默。

添加回复: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