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这部《结伴婚礼》,豆瓣评分不高才6分左右,但看完心里反而有点小触动,身边几个朋友聊起来评价也挺两极的。为啥一部评分不算高的电影,能让人有共鸣? 它的结局又想说啥?今天咱就唠唠这个。
🧐 先给没看过的朋友简单说下剧情:
片子讲的是爱丽丝(玛雅·厄斯金 饰)和本(杰克·奎德 饰)这对大学就认识的十年老友,一到三十岁,请柬就跟雪花似的飞来,俩人一共要参加十场婚礼。一个刚失恋,一个母单solo,怕在婚礼上被虐狗,就干脆结伴出席,约定互相挡枪、顺便还能帮对方撩妹撩汉。结果呢,处着处着,友谊变了质,两人滚了床单,尝试谈恋爱,但又因为各种纠结吵崩了,最后男主在父亲婚礼上想通了,跑去追回女主。剧情不算新鲜,但很多小细节挺戳人的。
👥 论坛网友热议:这片子到底好不好看?
- •
“网友“风轻云淡”说:我挺喜欢的!“比《目的地婚礼》和《曼达》好多了”,对话自然又幽默,不尬。玛雅·厄斯金演得特别松弛,那种刚失恋的颓废、强装的坚强,还有毒舌,都很真实。杰克·奎德就是那种有点怂、有点理想化的大男孩,“穿着西装,干净利落,帅气的外表遗传了父母丹尼斯奎德和梅格·瑞恩”,颜值还行。
- •
网友“挑食的冰淇淋”觉得:“没有最好的,只有你认定了一个”。电影里本的朋友吐槽他是“走到冰淇淋店,想要尝遍每种口味的混蛋”,这比喻绝了!很多人谈恋爱总想着下一个更好,但完美的爱情是伪命题,是在一起后的共同经营。
- •
但也有网友“颜值即正义”吐槽:“女主是真的丑,而且性格讨厌”,看不下去。这点确实,女主不是传统美女,但很多人觉得她演得自然,“放的挺开的女主”,有种真实的可爱。可能这就是审美差异吧。
- •
网友“普通观众”表示:“9102年了爱情故事依然万变不离其宗”,能猜到结尾,但“乐趣在于,总有让人能开心笑出来的一霎吧”。我看的时候也哈哈笑了好几次,比如泳池聊天、女主尬舞,作为下饭喜剧不错。
🤔 豆瓣6.3分:评分不高但有人爱,为啥?
这片子在国外烂番茄新鲜度有89%,但国内豆瓣就6.3分,确实挺分裂的。我觉得原因可能是:
- •
✅ 优点:对话真实自然,很多生活流的吐槽和幽默;人设普通得像我们自己,没那么光鲜亮丽;“他们看起来就像普通人,就像我们自己”;对大龄单身、父母婚姻、爱情理想主义的探讨有点东西。
- •
❌ 槽点:剧情套路,部分情节逻辑被质疑(比如男主挽回的动机);女主颜值和性格争议大;节奏可能有点慢。
所以,如果你喜欢细腻、话痨型的生活流爱情喜剧,能接受不完美的主角,那可能会觉得它意外好看;如果追求强剧情、高糖度或男女主颜值天花板,那可能会失望。
❤️ 结局是HE吗?到底想说啥?
结局算是好的,本追回了爱丽丝。但这部电影不止是个“朋友变恋人”的HE爱情故事。
它更想探讨的是:我们如何放下对“完美关系”的执念。本一开始沉迷于“冰淇淋店前那个傻傻的男孩子,希望把所有的口味都尝一遍再做决定”,总怕错过更好的。爱丽丝则困在原生家庭和失恋的伤痛里。两人通过结伴参加婚礼,在一次次“扮演”和陪伴中,终于看清身边人的珍贵,也看清了自己内心的恐惧和需求。
“父母如果已经没有感情了,却为了子女和表面的完整在一起,其实对自己对孩子,都是更大的伤害”。电影里两人关于父母婚姻的对话,也暗示了没有一种关系是天生完美永恒的,重要的是双方的努力和选择。所以结局,本选择面对父亲的婚姻并送上祝福,也选择抓住爱丽丝,是他从理想主义迈向现实成长的一步。
🎬 一些让人印象深刻的点 & 经典台词
- •
“结伴婚礼”的形式:“十场婚礼”请柬是背景,也是催化剂。婚礼上的甜蜜氛围与主角的孤单形成对比,也让他们更靠近。
- •
“泳池夜谈”:两人酒后吐真言,聊原生家庭创伤,“从泳池爬出来的时候,宾客们早已经散光了”,那段又滑稽又有点心酸,是感情升温的关键。
- •
“冰淇淋比喻”:“你现在就像那种,走到冰淇淋店,想要尝遍每种口味的混蛋”。这句台词很多网友记得最深,精准吐槽了爱情中的选择恐惧症。
- •
“夏威夷定情”:“在夏威夷傍晚的海边,风景如画”,两人决定正式交往,那段很甜。
💡 总的来看(个人观点)
《结伴婚礼》可能不是那种让你惊艳的经典爱情片,但它细腻、真实,有点小幽默,又带点小思考。它拍出了三十岁左右单身人士面对感情和婚姻的压力、迷茫,以及“我们对爱情却有了更苛刻的要求”的那种状态。
✅ 适合谁看:喜欢生活流爱情喜剧的;能接受话痨片和不完美人设的;对“朋友变恋人”题材感兴趣的;正在思考亲密关系与自我成长的同学。
❌ 不太适合:追求强剧情冲突、高糖度、完美主角颜值的观众。
所以,别看豆瓣分不高,但如果你能get到它的点,说不定也会觉得“意外的有些文藝”、“蛮愉快”哦。感情这事儿吧,有时候就像电影里说的,“没有最好的,只有你认定了一个”,勇敢点,抓住当下那个让你觉得开心和安心的人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