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之城》影评:贫民窟暴力循环何解,真实演员命运如何?

一只鸡在贫民窟的土路上疯狂逃窜,身后是手持武器的少年和警察。这个开场就像上帝无情的手指,猛地把你拽进里约热内卢的“上帝之城”——一个被上帝遗忘,却被暴力填满的角落。很多人搜《上帝之城》影评,大概不只是想了解剧情,更想弄明白:为什么这部电影过去了这么多年,还是能狠狠戳中我们的神经?为什么那些看起来不可思议的生活,对有些人来说就是每天都在发生的现实?

🎬 这里不欢迎上帝,暴力才是硬道理

“上帝之城”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个巨大的讽刺。六十年代巴西政府为了把市中心的贫民赶走,在郊区搞了这么个安置点。结果基础设施几乎没有,工作机会约等于零,这里很快就变成了罪恶温床。电影里你会发现,抢劫天然气车的少年们脱下红衣服就能若无其事地继续踢球,居民们一拥而上分赃物时也没有丝毫惊讶。因为暴力在这里太常见了,常见到就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

小豆子这个角色特别让人后背发凉。他只有11岁,却已经熟练地拿枪杀人,后来成为贫民窟里让人闻风丧胆的毒枭“小霸王”。他觉得自己天生就该干这个,他说自己“是男人了,因为我有枪,吸过毒,杀过人”。这种价值观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整个环境教给他的:在这里,暴力不只是生存手段,它更是一种语言,一种信仰,甚至是一种扭曲的成人礼。

🔁 一代又一代,暴力循环怎么都停不下来

电影最让人绝望的一点,可能就是这种暴力仿佛没有尽头。小霸王小时候跟着“少年三侠”混,看惯了抢劫和分赃;等他长大了,自己成了头目,就开始给更小的孩子发枪,让他们去火拼。电影结尾,小霸王倒下了,但一群举着枪的孩子又冲了上来,嚷嚷着要搞一份“死亡名单”。新的循环又开始了。

为什么就是走不出这个怪圈?或许因为贫穷太彻底了。当一个人连明天吃什么都要担心,法律和道德真的显得太遥远了。而且你看电影里的警察,他们不但不怎么管事,还跟黑帮勾结收贿赂。系统性的不作为让贫民窟的人只能靠自己——或者靠暴力建立的秩序——活下去。

📸 黑暗中还是有一点点光亮的

不过话说回来,电影也不是完全漆黑一片。Rocket(阿炮)这个角色就像一道微光。他和小霸王几乎在同一环境长大,却走上了不一样的路。他害怕犯罪,只想找份低薪工作糊口,然后靠着一台相机,最后真的成了摄影师。他的故事好像想说,就算环境再差,个人选择还是有点分量的——虽然这种选择空间真的小得可怜。

班尼也是另一个想挣脱的人。他虽然是黑帮二把手,但内心厌倦这种生活,想和女朋友去北方当嬉皮士。可惜的是,命运没给他机会,他在一场混乱中被暗杀了。他的死好像又在说,在这个系统里,想做好人或者想逃离,代价往往大得难以承受。

🎭 电影拍完了,然后呢?演员们的人生并没有逆袭

《上帝之城》震撼世界的背后,还有一个更残酷的现实:很多参演的贫民窟演员,并没有因为电影的成功而改变命运。导演当时给了主演两个选择:要么一次拿3000美元,要么拿1%的票房分成。小霸王和Rocket的演员都选择了立刻能到手的3000块——因为他们当时太需要现金了。而这部电影最后的全球票房是3068万美元。

纪录片《上帝之城:十年之后》跟踪了这些演员的后续人生。演小霸王的Leandro Firmino拍完电影后反而更难找工作,他成了两个孩子的父亲,依然挣扎在贫困中,他说自己人生最精彩的时刻都留在电影里了。演Rocket的Alexandre Rodrigues虽然去了戛纳,体验了闪光灯下的生活,但回到巴西后还是住在漏水的棚屋里。还有那些小配角,有的当了汽修工,有的卷入真实黑帮下落不明,只有极少数人像演帅奈德的Seu Jorge那样真的离开了贫民窟。这种现实和电影的互文,让人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 最后一点个人感受

看完《上帝之城》,我心里堵了很久。它不像很多商业片那样给你一个简单的答案或希望,它就是把血淋淋的现实撕开给你看。它让你不得不承认,世界上真的有一些地方,一些人,光是活着就已经用尽了所有力气。

这部电影之所以伟大,或许正因为它不judge。它没有简单地说“贫民窟的人都是恶魔”或者“他们都是受害者”,它只是平静地展示:环境怎样塑造人,暴力如何被合理化,以及微弱的个体挣扎在巨大系统面前多么无力。它让我们这些生活在相对安全世界里的人意识到,社会的文明和安宁并不是理所当然的。

如果非要说这部电影给了我们什么启示,那可能就是:我们不能只是隔着屏幕感叹一句“他们真惨”,然后继续过自己的日子。真正的思考在于,如何让这样的“上帝之城”更少一些,如何让那里的孩子不必只能在枪和相机之间做选择。

添加回复: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