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影评为什么是经典,剧情解析,与八部半关系,歌舞表现如何,明星阵容有多强

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况:朋友强烈推荐一部“神作”,自己兴冲冲找来一看却满头问号——这讲啥呢?🤔 我当年看罗伯·马歇尔那部众星云集的《九》(2009)时就这感觉。片子华丽得晃眼,但剧情好像有点碎,看完心里一堆问题。今天咱们就聊聊这部让很多人“看不懂但大受震撼”的电影。

🎬 一、《九》到底讲了什么故事?

简单说,《九》讲的是著名意大利导演​​圭多·孔蒂尼​​(丹尼尔·戴-刘易斯 饰)面临严重​​创作危机​​的故事。他新电影的剧本一字未写,制片方和媒体却都在疯狂施压。与此同时,他生活中的​​多个女性​​——妻子、情人、缪斯、母亲、同事等——关系错综复杂,令他更加焦头烂额。电影通过现实与幻想交织,尤其是大量​​歌舞片段​​,展现了圭多混乱的内心世界、他对女性的依赖与愧疚,以及他试图在艺术与生活、欲望与责任间寻找平衡的挣扎。

🔍 二、它和费里尼的《八部半》啥关系?

《九》并非原创,它​​改编自百老汇同名音乐剧​​,而该音乐剧的灵感又源自意大利电影大师​​费德里科·费里尼​​1963年的经典之作《八部半》。《八部半》同样讲述了一位陷入创作瓶颈的导演的故事,带有强烈的自传色彩。

许多影评人认为,《九》在主题内核上致敬了《八部半》,但​​整体风格和体验有所不同​​。《八部半》更侧重作者的个人表达和超现实主义意象,而《九》则通过​​歌舞片的形式​​,将人物的内心戏外化为华丽的表演,视听上更热闹,但也有人觉得这使得​​主题深度有所削弱​​。

💃 三、歌舞场面精彩吗?明星表现如何?

这绝对是《九》最大的看点之一!✨

  • ​歌舞段落​​:导演罗伯·马歇尔曾成功执导《芝加哥》,对歌舞场面调度娴熟。片中几段主要歌舞,如佩内洛普·克鲁兹饰演的情妇卡拉表演的《A Call From the Vatican》性感火辣;菲姬(Fergie)饰演的妓女莎拉吉娜演唱的《Be Italian》野性奔放,带着铃鼓的舞蹈令人印象深刻;凯特·哈德森饰演的女记者斯蒂芬妮带来的《Cinema Italiano》则活力四射,充满流行味。

  • ​全明星阵容​​:《九》的卡司堪称奢华,汇聚了多位奥斯卡得主和提名者:

    • ​丹尼尔·戴-刘易斯​​:方法派演技代表,完美诠释了圭多的焦虑与魅力。

    • ​玛丽昂·歌迪亚​​:饰演圭多痛苦隐忍的妻子路易莎,她的唱段《My Husband Makes Movies》情感真挚,动人心魄,演技备受好评。

    • ​妮可·基德曼​​:饰演圭多的缪斯女神、电影明星克劳迪娅,高贵清冷。

    • ​佩内洛普·克鲁兹​​:饰演热情奔放的情妇卡拉,其性感舞姿成为影片亮点之一。

    • ​朱迪·丹奇​​、​​索菲亚·罗兰​​等老戏骨也为影片增添了分量。

🤯 四、为什么评价两极分化?争议点在哪?

《九》的口碑确实比较分裂。

​赞赏的一方​​主要认为:

  • ​视听盛宴​​:歌舞编排、服装造型、场景设计都极尽华丽,观赏性很强。

  • ​明星魅力​​:能看到这么多大咖同台飙歌起舞,值回票价。

  • ​情感共鸣​​:部分角色(如妻子路易莎)的情感线刻画细腻,能引发共鸣。

​批评的一方​​则觉得:

  • ​形式大于内容​​:过于追求歌舞场面的炫目,​​削弱了原作的哲学思辨和内心挖掘​​,故事显得肤浅、碎片化。

  • ​叙事断裂​​:歌舞片段与剧情叙事的衔接有时不够流畅,让人出戏。

  • ​角色扁平​​:除了妻子和情妇,部分女性角色沦为功能性的“符号”,不够丰满。

💡 五、个人观看建议与心得

如果你对《九》感兴趣,这里有一些小建议:

  1. 1.

    ​降低叙事期待​​:别指望它有一个传统意义上紧凑、逻辑严密的故事。把它当作一场​​描绘内心世界的、华丽的视听实验​​,欣赏那些歌舞片段和明星风采可能会更享受。

  2. 2.

    ​或许可以先看《八部半》​​:如果条件允许,看完《八部半》再观《九》,你能更清晰地理解故事的核心主题,也能更好地对比两者的异同,体会改编的得失。

  3. 3.

    ​关注表演和细节​​:留意玛丽昂·歌迪亚和佩内洛普·克鲁兹的表演,以及服装、舞美等细节,这些是影片的精华所在。

​我个人觉得​​,《九》像一件​​精美但略有瑕疵的工艺品​​。它试图用商业歌舞片的方式包装一个艺术性很强的作者电影内核,这个尝试本身挺大胆。它可能没能完全超越或取代《八部半》的影史地位,但作为一部独立的歌舞片,其制作水准和演员表演依然有可圈可点之处。它引发的关于“改编界限”、“艺术与商业”的讨论,也挺有意思。所以,不妨以开放的心态去体验一下这场“华丽的混乱”吧!

添加回复: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