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影评,黑白摄影分析,女性主义解读,历史事件关联

为啥一部黑白片能拿奥斯卡?🤔 《罗马》这电影看着平平无奇,就像你家阿姨的日常记录,但看着看着就被吸进去了。阿方索·卡隆这回不玩太空科幻,回头拍自己家女佣的故事,反而戳中好多人心里那块软肉。

​► 黑白画面里藏了啥秘密​

《罗马》全片用黑白摄影📸,但不是那种老旧感觉。卡隆亲自掌镜,他用Alexa 65摄像机拍彩色,后期转成黑白,就为搞出那种高级灰的层次感。有人说这是为了怀旧,但其实更想让你专注人物和细节,不被颜色干扰。

飞机✈️ 在这片里老出现,有时在天上,有时倒映在污水里。这大概暗示着梦想和现实的差距吧,小男主佩佩总想当飞行员,但现实是老爸跑路、家里一团糟。还有老要清理的狗屎🐕,可能隐喻生活中那些破事,不断出现又得不停处理。

​► 女性才是真大佬​

片子里男性角色基本都靠不住💔。不是出轨就是跑路,要不就玩消失。但女性角色,像女佣克里奥和雇主索菲亚,虽然被生活暴击,却都扛过来了。

克里奥这位原型是导演家真实女佣莉波。她沉默干活,怀孕被弃,孩子也没保住,但最后竟能冒着淹死的风险救起雇主家孩子。索菲亚老公跑了,她还得撑起家,照顾孩子和情绪,最后也熬过来了。卡隆可能想通过她们说,女性在困境中反而有惊人力量,不过话说回来,这种坚韧也挺让人心疼的。

​► 个人记忆和时代大事件咋混一起​

《罗马》表面讲家庭故事,但背景是1970年代墨西哥的动荡时期🇲🇽。克里奥买婴儿床时撞见的街头暴乱,其实是真实历史事件——“克伯斯克里斯蒂事件”的再现,当时很多学生被军方镇压。

卡隆没直接拍血腥场面,而是透过家具店玻璃看外面,这种克制反而更让人感到压抑。他把国家历史和私人记忆搅在一起,让你看到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无奈。具体当时的政治细节电影没深讲,但那种紧张感是感受到了。

《罗马》影评,黑白摄影分析,女性主义解读,历史事件关联

​► 声音和长镜头厉害了​

《罗马》的声音设计🐚绝对要提。它没用配乐,全靠环境音——飞机轰鸣、街头叫卖、洗碗水流声…这些声音超真实,让你感觉就活在70年代墨西哥城。海滩救人的那段,海浪声几乎把人淹没,恐惧感和决心全靠声音传达了。

《罗马》影评,黑白摄影分析,女性主义解读,历史事件关联

镜头运动也很有特色。很多长镜头平稳地横摇,静静看着人物行动。开场克里奥洗地的长镜头,肥皂水来回刷地,还有飞机倒影,一下就把人拉进那种重复日常又略带诗意的氛围里。360度旋转镜头也有,但不会让你觉得是在炫技,而是更投入故事。

​► 为啥值得咱们现在看​

《罗马》虽然讲的是70年代的墨西哥,但里面的人情冷暖、家庭困境、女性坚韧,放现在看依然有共鸣。谁家没点糟心事?谁没遇到过挫折?看克里奥和索菲亚怎么挺过来,或许也能给自己一点力量。

​个人心得​​ 👉 我头回看《罗马》时,觉得节奏慢,但后来那些画面老在脑子里转。它不像商业片那样直接刺激你,而是慢慢浸染你。尤其克里奥这个角色,她话不多,但她的坚韧和爱,让人心疼又敬佩。这部电影让我更留意身边那些默默付出的人。卡隆用这么私人的记忆,却拍出了普遍的人性,难怪能打动那么多人。如果还没看过,小赵觉得可以找个安静时间,耐心看看,最好用大屏好点的音响,体验会更好。

《罗马》影评,黑白摄影分析,女性主义解读,历史事件关联

添加回复: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