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克》影评,为什么是黑白电影,豆瓣评分为什么不高,和公民凯恩什么关系

哎呀,最近好多人在聊大卫·芬奇的那部《曼克》🎬,说是网飞投的,还冲奥了。但不少朋友看完直挠头,说这黑白片子节奏慢、人名多,看着有点云里雾里😂。我自己瞅了瞅,感觉这片子吧,确实不像《搏击俱乐部》或者《七宗罪》那么“刺激”,但它里头藏的东西,还真值得琢磨琢磨。

🤔 《曼克》到底讲了个啥故事?

简单来说呢,《曼克》拍的就是赫尔曼·曼凯维奇(大家喜欢叫他曼克)这个人,咋写出来那部牛逼闪闪的《公民凯恩》剧本的。曼克大叔呢,是个才华横溢但​​嗜酒如命​​的编剧,被天才导演奥逊·威尔斯(就是演《公民凯恩》那位)好像“关”在了个地方,逼着他赶紧把剧本写完。

电影里头呢,两条线来回窜。一条是曼克在写剧本,另一条就闪回到几年前他在好莱坞的种种经历——比如他和报业大亨赫斯特还有赫斯特的情妇玛丽恩·戴维斯咋认识的,他又为啥对米高梅老板梅耶他们一肚子火。所以为啥有人说这片子看着累,可能就是这来回跳的 timeline 和一大堆人名公司名闹的。


🎥 为啥非得拍成黑白片?彩色的不行吗?

大卫·芬奇把《曼克》拍成黑白片,​​主要就是想还原那种老电影的感觉​​,让你一看就仿佛回到了好莱坞的黄金时代。毕竟《公民凯恩》本身就是黑白片,《曼克》讲的又是它的“前世”,这么处理,挺有那味儿的。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用黑白摄影的电影不多了,​​可能也会让一些寻求轻松娱乐的观众觉得有距离感​​。但如果你能静下心看,会发现它的画面、灯光、服装啥的,都挺讲究的,努力在营造那种老片的质感。


📉 《曼克》的豆瓣评分为啥不算特别高?

《曼克》在豆瓣上评分7.4分左右。作为一部冲奥片,这个分数确实​​不算特别惊艳​​。我翻了些评论,大概有这几个原因:

  • ​观影门槛有点高​​:你得对​​《公民凯恩》有点了解​​,甚至对上世纪30年代好莱坞的制片厂体系、一些政治社会背景(比如经济大萧条、米高梅老板梅耶他们用假新闻短片影响选举啥的)有所知晓,才能更明白曼克为啥那么愤怒,他笔下的人物都在影射谁。有网友就说“眼睛花了耳朵炸了从头到尾没明白”。

  • ​叙事风格偏内敛​​:和芬奇一些更商业、节奏更快的片子比,《曼克》更​​侧重于人物对话、心理刻画和时代氛围渲染​​,剧情没那么跌宕起伏。有影评觉得它“理论堆积的剧本没怎么给人以去感受的空间”。

  • ​预期落差​​:很多人冲着大卫·芬奇的名字,期待的是个情节强劲的故事,结果来了部​​需要耐心品味的作者性较强的传记片​​,难免有点落差。

所以,这分数或许暗示了​​它更对资深影迷或者对电影史感兴趣的朋友的胃口​​。


🔗 《曼克》和《公民凯恩》到底是啥关系?

这俩片子关系可太密切了。《曼克》整个故事就是围绕《公民凯恩》剧本的诞生展开的。

  1. 1.

    ​人物原型​​:《公民凯恩》里那个报业大亨查尔斯·福斯特·凯恩,原型很大程度上就是​​现实中的报业大亨威廉·伦道夫·赫斯特​​。而凯恩的情妇苏珊·亚历山大,据说也​​借鉴了赫斯特的情妇、演员玛丽恩·戴维斯​​的故事。曼克因为和这些人都有交往,才能写出那些内容。

  2. 2.

    ​争议署名​​:《曼克》也涉及了电影史上一桩公案,就是《公民凯恩》的编剧署名权问题。电影里,曼克和威尔斯为此闹翻了。历史上,虽然最终曼凯维奇和威尔斯共享了署名,但两人各自的贡献大小,​​至今在影评人和学者中仍有不同看法​​。电影《曼克》则​​更倾向于展现曼凯维奇的核心作用​​。

  3. 3.

    ​风格致敬​​:《曼克》在​​叙事结构上也模仿了《公民凯恩》​​ 那种非线性的、通过闪回拼凑人物一生的方式。而且它也用了一些类似的老电影手法。


❤️ 大卫·芬奇为啥要拍《曼克》?

拍《曼克》对大卫·芬奇来说,是​​了个心愿,也是对他父亲的致敬​​。《曼克》的剧本​​最早是由芬奇的父亲杰克·芬奇撰写的​​。芬奇老爷子多年前就想拍这个了,但一直没成行,直到他03年去世。大卫·芬奇这次拍《曼克》,算是用电影的方式​​完成了父亲的遗愿​​,所以这片子对他有特别的意义。

而且,芬奇自己也曾说,他父亲是“第一个向我介绍《公民凯恩》的人”。所以拍《曼克》,也是他​​对电影史一次充满敬意的回顾和解读​​。


🎭 演员们演得咋样?

  • ​加里·奥德曼​​:演曼克。他真是​​演啥像啥​​。这次他把曼克那种​​才华横溢又自毁倾向、酗酒放纵但内心仍有坚持与良知​​的复杂劲儿拿捏得很到位。不是那种外放的表演,但细微表情和眼神里都是戏。

  • ​阿曼达·塞弗里德​​:演玛丽恩·戴维斯。不少评论夸她,觉得她​​演出了戴维斯作为演员和情妇的复杂处境​​,不只是个花瓶,有智慧也有无奈。


🤷 所以,《曼克》到底值不值得看?

说了这么多,那《曼克》到底值不值得看呢?我觉得这得看你自个儿。

​如果你符合下面这些情况,那《曼克》可能挺对你胃口:​

  • 你是​​资深影迷​​,对​​电影史​​(尤其是《公民凯恩》)感兴趣。

  • 你喜欢​​大卫·芬奇​​,想看他不同风格的作品。

  • 你能接受​​偏慢节奏、注重对白和氛围​​的电影,愿意​​耐心看​​。

  • 你想欣赏​​加里·奥德曼等演员的表演​​。

  • 你对​​好莱坞黄金时代幕后故事​​好奇。

​但如果你更倾向于:​

  • 寻求​​娱乐放松​​、​​强情节刺激​​的观影体验。

  • 对《公民凯恩》和​​老好莱坞背景不太熟悉​​,也怕看不懂那些梗。

  • 不太习惯​​黑白摄影​​和非线性叙事。

那看《曼克》​​可能会觉得有些挑战和沉闷​​。

我个人觉得吧,《曼克》就像一杯需要慢慢品的酒,乍喝可能觉得冲,但回味挺复杂。它不完美,但能让你想点东西。它或许不只是讲一个编剧的故事,也在说​​创作、权力、妥协和坚持那些挺永恒的事儿​​。

所以,要是你哪天有心情想静下心看部有点深度的片子,可以试试《曼克》🤔。

添加回复: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