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里塔尼亚人》影评,真实事件改编,关塔那摩黑幕揭秘

如果你最近剧荒,想找一部能戳中思考的电影,那么2021年上映的《毛里塔尼亚人》(The Mauritanian,国内译名《760号犯人》)可能是个挺特别的选择。这部片子来头不小,它基于​​真实事件改编​​,还让朱迪·福斯特凭此拿到了​​第78届金球奖最佳女配角​​。但,它到底讲了个啥故事?值不值得花两个小时看?咱们来聊聊。

🔍 故事原型与背景:一桩荒谬的冤案

影片改编自穆罕默德·乌尔德·斯拉希(Mohamedou Ould Slahi)的回忆录《关塔那摩日记》。斯拉希是毛里塔尼亚人,2001年11月,就在911事件过去两个月后,他在家中被当地警方告知“美国人想见他”。预感不妙的他,在匆忙删除手机通讯录并让母亲“留点炖肉”后,被带走。​​谁曾想,这一别就是14年​​。

斯拉希​​未经任何审判或定罪​​,先被带到约旦关了5个月,后又转移到阿富汗的基地,最终被投入​​古巴关塔那摩美军监狱​​。逮捕他的理由?现在看来非常荒谬:他曾接受过恐怖组织训练、他哥哥用本·拉登的卫星电话给他打过一次电话,并给他汇过一笔钱。这些“证据”最终推导出他为恐袭招募人员、资助恐怖组织的结论,堪称“欲加之罪”的典范。


🎬 电影讲什么?三条叙事线与人性挣扎

电影没有单纯聚焦斯拉希的悲惨遭遇,而是巧妙地通过​​三条人物线索​​展开叙事:

  • ​斯拉希(塔哈·拉希姆 饰)​​:在狱中遭受“特别项目”对待(包括剥夺睡眠、水刑、精神摧残等非人折磨)。他一度绝望,但最终通过​​自学英语​​,从零基础到能为自己辩护,展现了惊人的韧性。

  • ​辩护律师南希·霍兰德(朱迪·福斯特 饰)​​:她顶着全美国的骂名(为“恐怖分子”辩护),面对政府重重阻挠(如关键档案被涂抹),坚持为斯拉希寻求正义。她的那句“你必须告诉我发生了什么,否则我无法为你辩护!”与斯拉希绝望的咆哮“我什么都不需要告诉你!无论我说什么都不重要!……”的对手戏,极具张力,体现了双方心态在压力下的崩溃。

  • ​军事检察官斯图尔特·库奇中尉(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饰)​​:他最初肩负将斯拉希定罪的使命,但因调查中发现证据漏洞和虐囚事实,经历​​良心的巨大挣扎​​,最终选择放弃起诉。这条线展现了在体制压力下,个体坚守正义的可能。

这种多视角叙事,让观众不仅能感受到受害者的痛苦,也能看到系统内寻求正义者的艰难,以及​​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复杂面向​​。


👍 电影的亮点与争议

​《毛里塔尼亚人》值得看的地方:​

  • ​强大的演员阵容与表演​​:​​塔哈·拉希姆​​的表演备受赞誉,将斯拉希的痛苦、绝望与韧性刻画得深入人心。​​朱迪·福斯特​​也成功塑造了一位坚韧的律师。

  • ​直面黑暗的勇气​​:影片​​揭露了关塔那摩监狱的酷刑系统与“无限期羁押”政策​​,批判了美国在反恐战争中对人权的漠视和司法程序的失当。片中有个细节令人印象深刻:监狱标牌上写着“禁止伤害蜥蜴”,暗示蜥蜴比未经审判的囚犯更受保护。

  • ​引人深思的提问​​:影片结尾抛出的问题:“​​你会坚持抵抗邪恶吗?你会尽你的所能在地球上寻求正义吗?并且以人类固有的尊严对待每一个人?​​”值得每个人深思。

​一些存在的争议与批评:​

  • ​“白人救世主”叙事​​:有批评认为,影片虽基于真实事件,但叙事上仍隐约流露出“白人精英拯救弱势群体”的居高临下感,朱迪·福斯特饰演的律师被塑造成了“圣母”般的形象。

  • ​节奏与焦点问题​​:部分观众觉得影片​​节奏不够紧凑,有些冗长​​,且在三条叙事线之间切换,有时显得重点不够突出。

  • ​“审美疲劳”​​:对于常看政治惊悚片的观众,这类揭露美国政府黑幕的题材可能已不新鲜,导致观影感受“累觉不爱”。


🤔 我们从中能看到什么?

《毛里塔尼亚人》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悲惨故事。它更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多个层面的问题:

  • ​对司法程序正义的反思​​:影片强调了“人人都有受审判的权利”和​​司法独立的重要性​​。即使面对滔天罪行,也不能牺牲程序正义,否则冤狱难免。

  • ​宗教与人性宽恕的力量​​:斯拉希最终选择了宽恕,影片也隐约体现了​​宗教引导下的善良、同情与良心​​,试图弥合不同信仰间的裂缝。

    《毛里塔尼亚人》影评,真实事件改编,关塔那摩黑幕揭秘

  • ​好莱坞“政治正确”的双面性​​:这类影片的存在和获奖,本身也说明了美国社会允许并鼓励批判性创作。但另一方面,它也常被看作是某种“政治正确”的体现,有时电影批判与现实改变的脱节也引人思考。


💡 观影小贴士与独家见解

  • 如果你决定看,建议​​留意塔哈·拉希姆的微表情和肢体语言​​,那是表演的精华所在。

    《毛里塔尼亚人》影评,真实事件改编,关塔那摩黑幕揭秘

  • 电影在​​回忆部分采用4:3画幅,正片叙事用2.35:1画幅​​,这种切换有助于区分时空和人物心理状态。

  • 据一些看过院线版的观众反映,​​国内上映版本比原版删减了约4分钟​​,具体删了什么,不得而知,但这本身也成了一个值得玩味的注脚。

    《毛里塔尼亚人》影评,真实事件改编,关塔那摩黑幕揭秘

​独家见解:​

这部电影最打动我的,或许不是那些揭露黑幕的“大场面”,而是一个细节:斯拉希在狱中​​从零开始自学英语,三年就能与母语者流畅交流,九年后已能为自己出庭辩护​​。这种在极致压迫下迸发的​​生命力和求知欲​​,远比单纯的控诉更有力量。它告诉我们,人性尊严的防线,有时可以通过最原始的方式——学习和思考——来坚守。

所以,《毛里塔尼亚人》或许不是完美的神作,但它提供的思考价值,远超过一部娱乐片。它关于正义、宽恕,以及在系统性的不公面前,个体能否坚持抵抗邪恶的抉择。

添加回复: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