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影评,陈凯歌执导吗,豆瓣评分如何,黎明章子怡演技

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陈凯歌导演2008年的作品——《梅兰芳》🎬。这部传记片聚焦京剧大师梅兰芳的艺术与人生,上映后引发热议,​​首周末票房就突破4218万元​​,刷新了当时文艺片的票房纪录,还入围了第59届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影片试图展现一代宗师台下鲜为人知的孤独、挣扎与坚守,但口碑呈现两极分化。有人说它​​精致厚重​​,也有人觉得它​​未能超越《霸王别姬》​​ 🌪️。

🔥 ​​剧情与结构:三段式的得失​

影片采用​​三段式结构​​,讲述了梅兰芳先生不同人生阶段的关键故事。

  • ​第一段“斗戏”​​:讲述青年梅兰芳(余少群 饰)与前辈“十三燕”(王学圻 饰)打对台。这部分戏剧张力十足,新老艺术的碰撞、师徒情谊与行业更迭的交织非常精彩。十三燕那句“​​输不丢人,怕才丢人​​”的台词,悲壮又有力量,被很多人记住。

  • ​第二段“情愫”​​:聚焦梅兰芳(黎明 饰)与孟小冬(章子怡 饰)的情感交集。这段试图深入梅兰芳的内心世界,探讨艺术家个人情感与事业追求的冲突。邱如白(孙红雷 饰)那句“​​谁要是毁了他这份孤单,谁就毁了梅兰芳​​”点出了主题,但处理上略显含蓄和克制。

  • ​第三段“气节”​​:描写抗战时期梅兰芳​​蓄须明志​​,拒绝为日军演出的壮举,彰显其民族气节。这部分史实基础扎实,但叙事节奏和情感冲击力相较前段稍显平缓。

不少影评人和观众认为,​​第一段最为出彩​​,甚至堪比《霸王别姬》,但后续两部分在叙事力度和情感深度上未能延续开场的辉煌,这可能是影片引发争议的原因之一。


✨ ​​演员与表演:群星闪耀下的光芒与争议​

  • ​余少群(少年梅兰芳)​​:堪称影片​​最惊艳的一笔​​。他有深厚的戏曲功底,身段、眼神、台风俱佳,将少年梅兰芳的灵气、野心和谨慎演绎得活灵活现,被誉为“神形皆似”。

  • ​黎明(中年梅兰芳)​​:挑战巨大,争议也最多。他努力诠释梅大师的​​沉稳、内敛和蓄须明志的气节​​,气质上接近梅兰芳先生的庄重。但部分观众觉得其表演略显沉闷,未能完全展现梅兰芳作为表演艺术家的舞台神采和内心深处的复杂波澜。

  • ​章子怡(孟小冬)​​:​​亮眼的存在​​。她饰演的孟小冬英气洒脱,娇俏可爱,个性鲜明。尽管戏份不多,但极为抢眼,成为许多观众印象深刻的角色。

  • ​王学圻(十三燕)​​:​​形神兼备,演技封神​​。他完美塑造了一位固执守旧却又重情重义、捍卫尊严的老派艺人形象,几句台词便道尽梨园行的辛酸与傲骨,收获无数好评。

  • ​孙红雷(邱如白)​​:​​复杂且出彩​​。他饰演的邱如白(原型之一为齐如山)是梅兰芳的“头号粉丝”和事业推手,其偏执、狂热与守护演绎得极具张力,甚至被一些观众视为实际上的“主角”。


🎭 ​​主题与艺术:孤独、枷锁与东方美学​

电影试图深入探讨多个主题:

  • ​艺术家的孤独与牺牲​​:影片反复强调梅兰芳的“孤单”,认为这份孤独是其艺术创造力的源泉。邱如白认为任何世俗情感和享乐都会破坏这份孤单,从而毁了艺术。

  • ​“纸枷锁”的隐喻​​:梅兰芳的大伯曾留下信,提到唱戏的人仿佛戴着“纸枷锁”,看似一挣就破,却不敢挣脱。这隐喻了​​社会、行规、声名对艺术家的束缚​​,以及梅兰芳如何在其中寻求突破和坚守。

  • ​艺术与气节​​:影片后半段重点歌颂了梅兰芳在民族危亡之际,​​宁折不弯的民族气节​​,将艺德提升至家国情怀的高度。

  • ​东方美学表达​​:陈凯歌导演在影片中注入了​​含蓄内敛的东方式情感表达​​和唯美风格。京剧舞台的呈现、服饰、灯光都力求精致,试图营造一种独特的东方韵味和时代氛围。


🤔 ​​真实与虚构:历史人物的银幕重塑​

电影《梅兰芳》并非严格的历史纪录片,而是​​基于史实的艺术创作​​,进行了大量改编和虚构:

  • ​人物糅合与虚构​​:“十三燕”角色融合了谭鑫培等多位老一辈艺术家的特征;“邱如白”主要参考了梅兰芳的重要支持者齐如山,但也融合了其他“梅党”成员的故事。

  • ​情节戏剧化处理​​:如梅兰芳与十三燕的“对台”戏,在历史上并非如此直接和充满对抗性;梅兰芳与孟小冬的关系在影片中也处理得更为含蓄和克制。

  • ​“相公堂子”的提及​​:影片短暂触及了梅兰芳早年可能接触过的“相公堂子”(旧时男伶陪酒等风习),这是以往较少提及的,但处理得比较隐晦。

这些改编是为了戏剧冲突和主题表达,但也引发了一些对历史真实性的讨论。


💡 ​​观影建议与个人见解​

《梅兰芳》是一部​​制作精良、野心勃勃的人物传记片​​。它试图通过京剧艺术家的故事,探讨艺术、人生、孤独与家国等宏大命题。

  • ​值得一看的理由​​:

    • ​感受京剧魅力​​:影片对京剧艺术的呈现非常用心,尤其是余少群的段落,能让观众直观感受到京剧之美。

    • ​欣赏演技盛宴​​:王学圻、孙红雷、章子怡等的表演都非常值得细细品味。

    • ​思考艺术与人生​​:影片关于“纸枷锁”、“孤单”的讨论,能引发对艺术家处境和追求的思考。

  • ​可能的观感​​:

    • 如果你期待的是《霸王别姬》那样炽烈、充满命运感的史诗,可能会觉得《梅兰芳》​​略显温吞和拘谨​​。

    • 影片对历史的大幅改编,可能会让熟悉梅兰芳生平的观众需要一定的接受过程。

我个人觉得,《梅兰芳》就像一件​​精心雕琢的玉器​​,华美、温润,但可能缺少了一点野性的火焰。它最好的部分,足以让人动容。陈凯歌借十三燕之口说的“输不丢人,怕才丢人”,或许也是他对自己艺术探索的一种期许和写照吧。

​《梅兰芳》与《霸王别姬》部分特点对比​

特征维度

《梅兰芳》(2008)

《霸王别姬》(1993)

​题材性质​

​人物传记​​(基于真实人物生平,有大量艺术虚构)

​虚构故事​​(原创剧本,情感浓度和戏剧冲突极强)

​叙事风格​

​偏重写实与克制​​,试图还原时代氛围和人物内心

​极致浪漫与悲情​​,强调命运感和戏剧张力

​主角塑造​

突出梅兰芳作为​​“一代完人”​​的庄重、克制与气节

刻画程蝶衣​​“人戏不分”​​的痴迷、执念与悲剧命运

​观众主要评价​

​精致厚重​​,但部分认为​​叙事温吞,未达预期​

​华语巅峰​​,​​经典难以超越​


总的来说,《梅兰芳》是一部有遗憾但值得尊敬的作品。它可能不是陈凯歌的巅峰,但绝对是他​​重返严肃艺术创作领域的重要一步​​。如果你对京剧、梅兰芳先生或者那个时代的故事感兴趣,它依然能给你带来不少的触动和思考。

添加回复: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