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墙》影评为什么被称为神作,表达了什么思想,适合什么样的人看

最近看到不少影迷朋友在找《迷墙》的影评🤔,这部由艾伦·帕克执导,平克·弗洛伊德乐队加持的1982年电影,豆瓣评分挺高(8.7左右),但很多人看完表示“没看懂”、“太压抑”,甚至好奇它为啥常被列入“禁片”讨论。它到底神在哪?想表达啥?又适合谁看?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部非常特别的电影。

​► 电影讲了啥?为啥看起来“迷”?​

​网友“电影老炮”​​ 先来了段简介:

《迷墙》的主角叫平克,是位摇滚明星。电影没啥传统剧情,几乎​​没对白​​,主要靠画面和平克·弗洛伊德的音乐推进。它展示了平克是如何在人生不同阶段,因为各种创伤和压抑,一块块地在内心筑起“墙”的:

  • ​童年创伤​​:父亲二战阵亡,让他缺失父爱;母亲过度呵护又让他窒息;学校里则是刻板填鸭式的教育,压抑个性。

  • ​成年困境​​:婚姻失败,爱情痛苦;沉溺毒品;感觉被唱片公司剥削;最终精神崩溃,产生法西斯式的疯狂幻想。

电影叙事非常​​意识流​​,现实、回忆、幻觉、动画穿插交织,时间线打乱,所以初看会觉得“迷”,不太容易跟上。导演用了大量象征和隐喻,比如反复出现的“墙”象征隔阂与封闭,动画中的绞肉机隐喻教育体系对人性的磨灭,锤子队伍代表盲从与暴力。


​► “神”在哪?表达了哪些深刻思想?​

​网友“深度解读君”​​ 聊了聊内涵:

虽然叙事实验性很强,但《迷墙》探讨的主题非常深刻,这可能就是它被封“神”的原因:

  • ​战争的长远伤害​​:电影并非直接展示战场,而是通过平克失去父亲后的痛苦童年、以及他始终无法摆脱的战争阴影,深刻揭示了战争对个体心灵造成的持久创伤。

    《迷墙》影评为什么被称为神作,表达了什么思想,适合什么样的人看

  • ​对压抑制度的批判​​:对​​僵化教育体系​​的控诉非常有力。学生们戴着统一面具,被送入绞肉机的画面,极具冲击力地表现了制度对个性的扼杀和思想的禁锢。

  • ​现代人的异化与孤独​​:平克在成名后反而感到更加空虚、疏离,与他人(包括妻子、母亲)无法真正沟通,最终用“墙”彻底封闭自己。这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沟通的失败以及深刻的孤独感。电影暗示,我们每个人可能都在某种程度上筑起自己的墙,成为墙上的一块砖。

  • ​警惕法西斯主义​​:电影后半段平克精神崩溃后,幻想自己成为像希特勒一样的法西斯领袖,台下观众变成盲目狂热的傀儡。这是对极权主义、集体盲从的尖锐批判和警示。

​网友“视听语言爱好者”​​ 补充了点技术:

它的“神”还体现在​​开创性的视听语言​​上。​​动画与真人实拍的结合​​在当时很前卫,那些超现实、象征性的动画段落(如两朵花纠缠、鸽子变战斗机、锤子行军)不仅视觉震撼,更直接参与叙事和主题表达,大大增强了影片的隐喻力量和心理冲击力。​​音乐不仅是背景,更是叙事的核心驱动力​​,歌词直接传达主角的心声和批判。


​► 观影感受:为什么很多人觉得“压抑”?​

​网友“感性看片”​​ 分享了体验:

看《迷墙》确实不容易轻松😅。它的​​整体氛围非常压抑、灰暗​​。全程弥漫着一种孤独、绝望、疏离和愤怒的情绪。大量运用冷色调、扭曲镜头、快速剪辑以及表现噩梦和幻觉的画面,直观地让观众感受到平克内心的痛苦、混乱和崩溃。尤其是那些涉及战争创伤、教育异化、亲密关系失败的段落,看着会很揪心。它不是提供娱乐,而是​​强制你思考和不适​​。


​► 那么,它适合什么样的观众看?​

考虑到其独特的风格和沉重的主题,这部电影并非适合所有观众。或许可以参考以下情况:

观影偏好/特点

是否推荐观看

简要说明

喜欢挑战、思考,爱研究电影语言和哲学主题

⭐⭐⭐⭐⭐

深度解读的宝库,能带来极大的思维和审美刺激。

平克·弗洛伊德乐队的乐迷

⭐⭐⭐⭐⭐

音乐是电影的灵魂,是感受乐队思想的视觉盛宴。

寻求轻松娱乐、合家欢观影体验

主题沉重、氛围压抑,很可能看不下去或感到不适。

对心理分析、社会批判题材感兴趣

⭐⭐⭐⭐

对个人创伤、社会异化等现象有深刻呈现。

对意识流、超现实主义叙事手法接受度较低

⭐⭐

非线性叙事和大量隐喻可能让人感到困惑和疏离。

​► 观看小建议​

​网友“过来人”​​ 给了点提示:

如果想尝试挑战《迷墙》,或许可以这样:

《迷墙》影评为什么被称为神作,表达了什么思想,适合什么样的人看

  1. 1.

    ​心态准备​​:别指望它讲一个传统故事。把它当作一场​​沉浸式的视听实验​​,一次​​心灵冲击之旅​​。

  2. 2.

    ​背景了解​​:看之前稍微了解下​​平克·弗洛伊德乐队​​(尤其是罗杰·沃特斯)和​​专辑《The Wall》​​ 的背景,以及​​二战、英国社会背景​​的知识,会帮助理解。

  3. 3.

    ​关注重点​​:多留意​​画面意象​​(动画、符号、色彩)、​​音乐歌词​​与画面的结合,感受其传递的情绪和思想,而非纠结具体情节。

  4. 4.

    ​适时调整​​:如果感到过于压抑或不适,可以暂停一下,不必强求一次看完。


​✨ 个人观点与心得​

《迷墙》无疑是一部沉重且挑战观影习惯的电影,但它提供的​​深度思考价值和艺术创新性是很多电影难以企及的​​。它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剖开现代文明下的个体创伤、社会弊病和人性困境。

观看它,更像是一次对自我内心和外部世界的深刻审视。它不提供轻松的答案,甚至不提供希望,但它迫使你去看见、去感受那些通常被忽略或掩盖的疼痛与隔阂。这种“不舒服”,或许正是其价值所在——提醒我们警惕那些正在筑起的“墙”,无论是外在的还是内心的。

​希望能帮到你​​!如果你决定观看,愿你能在这场独特的视听体验中有所收获。

添加回复: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