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最近好多朋友搜《绝美之城》影评,都说看完电影一头雾水——这片子为啥能拿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啊?🤯 2013年这部意大利电影,导演保罗·索伦蒂诺搞出来的东西,表面华丽到闪瞎眼,内核却虚得让人抓狂……但偏偏就是这种矛盾感,让它成了影史经典!今天云哥就跟大伙儿掰扯掰扯,怎么才能看懂这部神作。
💡 为啥一部“没剧情”的电影能拿奥斯卡?
说实话,我第一次看《绝美之城》时,前15分钟差点快进弃剧——派对、酒精、群魔乱舞,完全不知道在讲啥!但忍着看到后半段,突然就咂摸出味儿来了。这片子根本不是讲故事,而是在用镜头写诗!奥斯卡评委看上它的,正是这种大胆的艺术创新。
获奖的深层原因:
- •
视觉革命:每个画面都像文艺复兴油画,斗兽场、台伯河、圣彼得大教堂……罗马的美被拍得让人窒息
- •
哲学深度:通过65岁主角Jep的眼睛,探讨衰老、死亡、生命意义,这些永恒主题打动了评委
- •
致敬传统:导演索伦蒂诺明显在向费里尼《甜蜜的生活》致敬,这种艺术传承很讨巧
🎭 浮华派对背后的虚无真相
电影里那些没完没了的派对和奢华生活,其实全是导演的陷阱!你以为是在炫耀罗马上流社会的纸醉金迷?错!这是在暴露他们的空虚内核。
那些精心设计的讽刺细节:
- •
派对动物变行尸走肉:开场狂欢后,人群散去只剩垃圾和昏睡的侏儒编辑——隐喻狂欢后的极致空虚
- •
“艺术”成了遮羞布:那个边哭边画画的少女,被大人逼着表演赚钱,艺术彻底沦为商品
- •
金句撕破伪装:主角Jep吐槽:“喜欢的女人不是好看才可以”——直接戳穿上流社会的肤浅审美
❤️ 丹泽尔·华盛顿的表演好在哪里?
别看华盛顿戏份不算最多,但他每次出场都像黑洞一样吸走所有注意力!这位老戏骨最绝的是用眼神演戏——从纵欲过度的迷离,到回忆初恋时的温柔,再到看透一切的嘲讽,全在瞳孔里变化。
封神表演时刻:
- •
生日派对上的沉默:周围人疯狂狂欢,他却独自站在角落,眼神里全是“这特么有什么意义”的质问
- •
得知初恋死讯:没有大哭大叫,就手指抖了一下,眼眶慢慢泛红——克制的悲伤更戳心
- •
结尾长颈鹿隐喻:望着长颈鹿消失的方向,那个似笑非笑的表情,把顿悟与释然全演出来了
🌍 罗马到底是绝美还是绝命?
电影名字叫《绝美之城》,但罗马在这片子里简直像个美丽陷阱!开篇就有游客拍着拍着照突然猝死——暗示这地方美到能杀人。
城市的双重面孔:
- •
白日神圣:古建筑、教堂、雕塑,充满历史厚重感
- •
夜晚堕落:派对、毒品、性爱,现代人在这里醉生梦死
- •
导演的私心:索伦蒂诺其实爱死罗马了,用批判的方式展现爱,才是高级的爱
✨ 为什么看完会觉得空虚?
好多朋友说看完心里空落落的,这感觉就对了!导演就是要让你体验主角Jep的生存危机——65岁了,功成名就,却不知道活着为啥。
空虚感的来源:
- •
认同感崩塌:Jep发现自己在虚伪圈子混了半辈子,突然不想装了
- •
死亡逼近:朋友一个个离去,让他意识到时间所剩无几
- •
爱情幻灭:初恋女友的死,彻底斩断他对美好的最后幻想
🎬 怎么才能看懂这种艺术片?
云哥建议咱别用看商业片的思路去看它!记住三点:看画面、听台词、品隐喻——剧情反而最不重要。
小白观影指南:
- •
关注视觉符号:反复出现的鹤、长颈鹿、海水都是重要隐喻
- •
听清台词:Jep的毒舌吐槽全是点睛之笔,比如“我不在意浮华,所以这就是开始”
- •
接受碎片化:别看一段段场景好像不连贯,其实像拼图,最后会拼出完整主题
🔍 导演到底在学费里尼还是超越?
总有人说索伦蒂诺在模仿费里尼,但云哥觉得他更是在用现代语言致敬!《甜蜜的生活》是1960年的罗马浮世绘,《绝美之城》则是21世纪升级版——虚无主义更重,视觉更华丽。
创新与传承:
- •
相同点:都用狂欢讽刺空虚,都用城市隐喻人生
- •
不同点:费里尼更野性,索伦蒂诺更冷峻——数字时代的人连放纵都带着倦怠感
- •
终极目标:两位导演都想回答“怎么活着才有意义”
💔 个人观点:虚无才是最大的真实
最后说说我的看法——《绝美之城》最狠的地方,是它撕掉了所有伪装后,告诉你:生活本来就没意义,承认这点才是自由的开始!Jep最后不再强迫自己写书,不再混圈子,反而获得了平静。
这也许就是电影给我们的启示:没必要非追求“绝美”,接受残缺和虚无,反而能看见真实的美感。就像罗马本身,废墟和教堂并存,辉煌与衰败共生——这才是活着的真相啊!
所以如果你还没看,建议找个心情平静的晚上,泡杯咖啡慢慢品;如果看过了却没懂,不妨忘掉剧情,单纯感受画面和音乐……说不定哪天经历些世事,突然就明白了导演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