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那种时候,明明人坐在办公桌前,心思却早就飞到了天涯海角?🏔️ 或者,刷着朋友圈里别人精彩的生活,自己却只能叹口气,继续埋头于好像永远也做不完的琐事里。我们在2013年遇到了《白日梦想家》这部电影,由本·斯蒂勒自导自演,它简直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很多人心里那个既渴望冒险又被现实牢牢拴住的自己。
片子里的沃尔特·米蒂,在《生活》杂志社做了16年的底片资产部经理,日子平淡得像杯白开水。但有些朋友可能会觉得,这部电影不就是讲一个窝囊废最后逆袭的老套故事吗,它凭什么能在豆瓣拿下8.6的高分(超过50万人评价),又为啥过了这么多年还常常被人提起?小赵觉得,它之所以能戳中这么多人,或许正是因为它讲的不仅仅是沃尔特的故事,也是每一个在梦想和现实之间挣扎的我们的故事。
► 先聊聊这部电影的基本盘和来头
《白日梦想家》在类型上算是奇幻剧情片,带点喜剧和冒险的色彩。导演兼主演本·斯蒂勒大家应该不陌生,《博物馆奇妙夜》系列就是他演的。这片子当年投资了大概9000万美元,全球票房收了差不多1.88亿,成绩还算不错。
故事主线不复杂:沃尔特是个普通的上班族,平时最大的特点就是爱走神,做白日梦。因为工作上捅了个篓子——把著名摄影师肖恩·奥康纳寄来的第25号底片弄丢了,而这又是杂志最后一期的封面,他被迫走出舒适圈,真的踏上了一段不可思议的冒险旅程,跑去格陵兰、冰岛甚至喜马拉雅山寻找肖恩的下落。
► 它为啥能让人记住?经典在哪?
这种“小人物大冒险”的套路电影里不少,《白日梦想家》能让人念念不忘,小赵觉得首先是因为它 “把白日梦拍得又扯又真实”。电影里沃尔特的白日梦天马行空,一会儿幻想自己成了英雄,从爆炸大楼里救出心仪同事谢丽尔的三条腿小狗;一会儿又想象自己和讨厌的上司在街头飙车大战。这些幻想夸张又带点幽默,但恰恰是这些看似荒诞的想象,让我们看到了沃尔特内心深处的渴望——他想变得勇敢,想被认可,想活得精彩。
其次,是它 “风景美得不像话,看得人心痒痒”。这部电影简直像是冰岛和格陵兰的旅游宣传片,壮阔的雪山、蜿蜒的公路、喷发的火山……这些实景拍摄的风光,加上流畅的转场和激昂的配乐(比如那首《Space Oddity》),让人看完恨不得马上请假去旅行。视觉上的享受确实给电影加了很多分。
当然啦,你得接受这片子有些地方“比较理想化”。比如一个平时那么怂的人,怎么就突然敢跳上醉汉开的直升机,还跑去和鲨鱼搏斗?这些情节看看就好,别太较真,毕竟电影需要这种戏剧性的推动嘛。
► 聊聊那个白日梦想家:沃尔特·米蒂
本·斯蒂勒演的沃尔特,是这部电影的灵魂。他不是一个天生的英雄,恰恰相反,他自卑、怯懦,甚至有点社交恐惧。电影前半段,他连在相亲网站上给心仪的女生谢丽尔发个“眨眼”都不敢,现实中和她说话也经常磕磕巴巴。
但他的改变是渐进的,看得人挺有共鸣。从一开始的犹豫不决,到后来为了完成任务硬着头皮上路,再到最后真正享受旅途本身,他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这种改变让人相信,即使是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只要迈出第一步,也可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 电影想说的,只是鼓励我们去冒险吗?
《白日梦想家》表面上是个关于寻找和冒险的故事,但它或许更想和我们探讨 “怎么看待我们的生活”。
电影里有个情节很有意思:沃尔特千辛万苦找到摄影师肖恩时,肖恩正趴在雪地里等雪豹出现。当雪豹终于现身,肖恩却没有按下快门,只是静静地看着。他说:“有时候我不拍。如果我很喜欢某个时刻,我不喜欢相机让我分心,我只想沉浸在那个时刻。”这句话可能暗示了,美好的体验有时比记录更重要。
另外,电影里《生活》杂志的座右铭是:“开拓视野,冲破艰险。看见世界,身临其境。贴近彼此,感受生活。这就是生活的目的所在。”这句话不只是口号,也像是电影想传达给我们的生活态度。
不过话说回来,电影并没有简单地说“抛弃现实,去追求诗和远方”。沃尔特在经历了一切之后,还是回到了生活里。他变了,但不是变成了另一个人,而是更勇敢、更自信地去面对他的日常。这或许在提醒我们,梦想和现实未必完全对立,重要的是我们以什么样的心态去生活。
► 电影里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场面
这种带点奇幻色彩的电影,总得有几个让观众记住的名场面:
- •
开场白日梦:沃尔特幻想自己化身英雄,冲进爆炸大楼救狗,画面酷似超级英雄电影,和他平时的形象形成巨大反差,一下就把人吸引住了。
- •
格陵兰跳直升机:在酒精驾驶员的直升机上,沃尔特犹豫再三,最后在心仪女神的“幻想鼓励”下,纵身跳进冰冷的海水。这一跳,算是他冒险的真正开始。
- •
冰岛长板速降:沃尔特在冰岛壮美的公路上踩着长板滑行,背景是火山和广阔天地,配乐响起,那一刻感觉特别自由,好像所有烦恼都能被风吹走。
- •
喜马拉雅相遇:在雪山之巅找到肖恩,以及关于是否拍摄雪豹的对话,显得宁静又富有哲理。
► 从《白日梦想家》中,我们能琢磨点啥?
看完《白日梦想家》,我们或许会想,这部电影除了让人心情舒畅,还能给我们哪些实际的启发呢?🤷
首先是关于“行动”的重要性。沃尔特的白日梦做得再精彩,如果他没有真的踏上那趟旅程,一切都不会改变。这或许在提醒我们,与其在脑海里预演千万遍,不如实实在在地去做一次。哪怕只是很小的一步,也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改变。
其次是学会欣赏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沃尔特最后找到的那张25号底片到底是什么,电影很晚才揭晓,但这个过程本身已经让他脱胎换骨。这有点像我们常说的“重在参与”,有时候努力去做一件事的经历,比最终的结果更宝贵。
最后是在平凡生活中发现意义和精彩。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沃尔特那样跑去冰岛或者喜马拉雅山,但我们依然可以在日常中找到让自己投入和热爱的事情。真正的冒险不一定非要远行,有时更是一种心态的转变。
► 观影后,如何写好一篇观后感?
如果想写一篇《白日梦想家》的观后感,你可以从下面几个角度想想📝:
- •
抓住最打动你的点:是沃尔特的成长转变?是绝美的风景画面?是电影对梦想与现实的探讨?还是某个让你深有共鸣的瞬间?选择最触动你的部分深入去写。
- •
联系自身的体验:沃尔特的白日梦,他在现实中的怯懦和渴望,是否让你看到了某个时刻的自己?可以结合你自己的经历或感受来谈,这样文章会更真实。
- •
分析电影的表现手法:如果你对电影技术感兴趣,可以聊聊它的摄影、配乐、转场如何为故事服务,如何通过画面色彩变化来区别现实与幻想。
- •
思考电影的主题:电影试图传达怎样的生活态度?它对你有什么启发?不必追求面面俱到,深入探讨一两个你真正有感触的主题就好。
小赵的最后心得与建议
《白日梦想家》在小赵看来,是部能给人带来温暖和勇气的电影🌟。它没有刻意煽情,也没有说教,只是用一个略带奇幻色彩的故事,轻轻推了我们一把。
它或许不能直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难题,但至少能提醒我们:偶尔做做白日梦没什么不好,但更重要的,是带着梦里那份勇气,去触碰一下现实。也许,就像沃尔特一样,当我们开始行动,会发现现实世界能提供的精彩,有时远超我们的想象。
如果你最近也觉得生活有些乏味,或者感到有些梦想卡在了心里,不妨找个时间看看这部电影。它可能不会立刻改变什么,但或许能让你在回到日常时,眼里能多一丝不一样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