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灵之马》影评,为何称为哲学经典?,黑白影像有何深意?,尼采与马有何关联?

有没有一部电影,敢用​​146分钟​​的片长,却只安排​​30个镜头​​?🎬 匈牙利导演贝拉·塔尔的《都灵之马》(2011年)就是这样一部极端又深刻的作品。它荣获了当年柏林电影节评审团大奖,豆瓣评分高达​​8.5分​​,但很多观众表示“看得睡着了”或“完全看不懂”。如果你正在搜索这部影片的影评,或许心里也在嘀咕:这到底是一部怎样的电影?它凭什么被称为经典?

🌟 电影基本信息与历史背景

《都灵之马》的灵感来源于哲学史上一个著名事件:1889年,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在意大利都灵目睹一个马车夫鞭打一匹老马。他冲上前去抱住马的脖子痛哭,随后精神崩溃,在沉默中度过了余生。电影开篇用一段旁白讲述了这件事,但正片讲述的却是那匹马和马车夫后来的故事。

导演贝拉·塔尔是匈牙利国宝级电影人,以​​极具个人风格的长镜头和黑白影像​​闻名。这部影片被宣传为他的“封镜之作”,原因是他认为“观众不再需要我这样的电影,而且匈牙利的制片环境越来越差”。影片构建了一个荒凉、压抑的世界,主要角色是一位年迈的马车夫、他的女儿和一匹拒绝进食的老马。

💡 哲学深度解析:尼采、上帝之死与创世隐喻

《都灵之马》远远不止讲述一个简单的故事,它充满了哲学隐喻,是其被称为“哲学电影”的原因。

  • ​对尼采哲学的映照​​:导演贝拉·塔尔曾说:“​​尼采在那匹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命运,尼采就是那匹马​​。”影片探讨了尼采提出的“上帝已死”、“永恒轮回”等命题。电影中买酒的男邻居声称“世间不存在好坏”,这直接呼应了尼采对传统道德价值的重估。

  • ​“反创世纪”的叙事结构​​:影片刻意模仿了《圣经》中上帝七日创世的结构,但却描绘了一个​​相反的过程——世界的毁灭​​。第一天,木蛀虫停止蛀食;第二天,风沙大作;第三天,吉普赛人来抢水;第四天,井水干涸;第五天,油灯无法点燃;第六天,基本生存保障全部消失。这种结构 powerfully 暗示了“神已缺席”,世界正走向沉寂与虚无。

📽️ 极致的视听语言:黑白影像与长镜头

贝拉·塔尔的电影语言是其作品辨识度的核心来源,《都灵之马》将这种风格推向了极致。

  • ​黑白影像的震撼力​​:全片采用黑白摄影,没有任何色彩。这种处理并非为了怀旧,而是为了​​营造一种抽象、冷峻和压抑的哲学氛围​​。它剥离了现实的繁复,让观众更专注于影像的本质和所传递的情绪——一种末日般的荒凉与绝望。

  • ​长镜头的凝视与思考​​:整部电影仅有30个镜头,平均每个镜头时长近5分钟。这些缓慢移动、精心构图的长镜头,强迫观众​​凝视​​角色枯燥重复的日常(如打水、煮土豆、穿衣),从而​​亲身感受时间的流逝和生存的沉重​​。这不是传统的讲故事,而是创造一种“体验”,让观众代入角色的生存状态,进行哲学层面的思考。

✨ 为何成为经典?权威评价与观众反馈

《都灵之马》在影评人和电影学者中获得了极高的评价,但也在普通观众中引发了巨大的观影挑战。

  • ​权威认可​​:影片获得了​​2011年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银熊奖)。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张冲指出,这部电影是“一种与观众共同体验的格洛托夫斯基式的‘完全行为’,其深奥的思想与震撼的视听效果牵出了诸多思想家与艺术家。”

  • ​观众的“门槛”​​:影片的“闷”是出了名的。极少的对白、缓慢的节奏、重复的动作和压抑的氛围,对习惯传统叙事电影的观众构成了极大的挑战。然而,许多坚持看完的观众表示,它带来的​​思考和后劲是普通电影难以比拟的​​,它是一种独特的精神体验。

💎 个人观点与观影建议

在我看来,《都灵之马》更像是一件​​移动的视觉艺术品​​或一次​​哲学冥想​​,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故事片。它不适合寻求娱乐和放松的观众,而是献给那些愿意​​挑战自我、进行深度思考​​的观者。

如果你打算观看这部影片,我的建议是:

《都灵之马》影评,为何称为哲学经典?,黑白影像有何深意?,尼采与马有何关联?

  1. 1.

    ​选择合适的心境和时间​​:确保你处于一个平静、有耐心的心态下,并留出完整的不被打扰的时间。

    《都灵之马》影评,为何称为哲学经典?,黑白影像有何深意?,尼采与马有何关联?

  2. 2.

    ​调整预期​​:不要期待曲折的情节或戏剧性的冲突。试着​​沉浸其中​​,感受影像的节奏和力量,关注细节(风声、角色的动作、光影的变化)。

  3. 3.

    ​不必强求“完全看懂”​​:第一次观看,允许自己感到困惑甚至沉闷。它的许多价值在于观影后的​​回味和思考​​。你可以先感受其氛围,事后再结合影评和资料理解其哲学隐喻。

  4. 4.

    ​技术规格​​:尽量找​​高清版本​​,在大屏幕或遮光良好的环境下观看,以获得最佳的视听体验。

​总而言之​​,《都灵之马》通过极简至苛的形式,探讨了关于存在、苦难、虚无和终结的宏大命题。它或许会让你感到不适,但这也正是其价值所在——它迫使我们离开舒适区,直视生存中那些不愿面对的荒诞与沉重。🤯 它无疑是一部会在你心中停留很久的电影,无论你是爱它还是“恨”它。

添加回复: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