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闹天宫》影评:为什么是经典,民族风格如何,表达了什么精神

说起中国动画,很多人可能会想到现在的一些作品,但小赵觉得,1961年出品的《大闹天宫》🎬,才是真正刻在咱们记忆里的经典。这部由万籁鸣和唐澄导演的动画长片,取材自《西游记》前七回,讲的正是美猴王孙悟空从出世到大闹天宫的故事。它不仅是一部动画,更是一种文化符号,融合了传统艺术和当时顶尖的动画技术。今天呢,小赵就和大家一起聊聊,为啥过了这么多年,咱们还愿意反复看这只猴王的故事。

🌟 一、惊艳的艺术风格与民族特色

《大闹天宫》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它那股子浓郁的“中国味儿”🍵。整部影片就像一幅活起来的传统绘画。

  • ​🎨 融合传统美术元素​​:影片的美术设计借鉴了​​敦煌壁画、民间年画、京剧脸谱​​等多种传统艺术形式。像天庭的场景,就有古代壁画里那种华丽和神秘感;而孙悟空的形象,既有猴的灵动,又加入了京剧武生的动作特点,看着就特别带劲。

  • ​🎭 戏曲化表演与音乐​​:片子里人物的动作、表情,甚至打斗场面,都吸收了很多​​京剧的程式化表演​​。配乐也大量运用了京剧的锣鼓点,咚咚锵锵一响,热闹和紧张的氛围立刻就出来了,特别有感染力。

  • ​🌈 浓郁的色彩运用​​:电影里的色彩大胆又鲜明,​​红、黄、蓝、绿这些高饱和度的颜色​​用得很频繁,不仅符合神话故事的幻想基调,也很有传统艺术的装饰美感。花果山就用得明亮鲜艳,显得生机勃勃;天庭则虽然华丽,但色调偏冷,有点压抑的感觉。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极度风格化的表现手法,现在的年轻人看惯了3D动画,初看可能会觉得有点“老派”或“像看戏”,但这恰恰是它独一无二的地方。

✨ 二、生动的人物塑造与性格刻画

《大闹天宫》里的角色,个个形象鲜明,让人过目不忘。

  • ​🙈 孙悟空:“猴、神、人”的三位一体​​:孙悟空这个角色塑造得非常成功。他既有​​猴子的机灵好动​​(比如抓耳挠腮、蹦蹦跳跳),又有​​神仙的神通广大​​(七十二变、筋斗云),更重要的是他有​​人的情感和脾气​​——追求自由、不畏强权、有点骄傲还爱闹小性子。这种复杂性和亲和力,让他更像一个可爱的英雄,而不是一个符号化的神。

  • ​👑 玉帝、太白金星等反面角色​​:影片里的“反派”们也不是简单的坏。玉帝被设计成​​外表端庄但眼皮下垂、手指修长​​的样子,看着养尊处优又有点虚伪。太白金星看着像个和事佬,其实​​说话语气和神情都透着狡猾​​。这些设计让冲突不只是正邪对立,更有性格和立场上的差异。

​小赵觉得​​,孙悟空之所以能成为几代人的偶像,不只是因为他本事大,更因为他代表了那种​​渴望自由、敢于挑战规矩​​的精神,不管大人小孩,多少都能在他身上找到点共鸣。

💪 三、反抗精神与时代意义

《大闹天宫》不仅仅是个热闹的神话故事,它里面蕴含着​​反抗权威、追求自由​​的积极主题。

  • ​⚔️ 挑战天规的勇气​​:孙悟空不服天庭的管束,觉得弼马温官小就甩手不干,发现蟠桃会没请自己就敢去闹,这种​​“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的魄力,看着就特别解气。

  • ​🌍 时代背景下的解读​​:这部片子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很多人也分析说,孙悟空大闹天宫的这种​​反抗精神,或许也折射了那个时代民众的一些情绪和愿望​​。当然,具体的创作背景和隐喻可能还得看更多的史料,但作品本身传递出的追求平等、打破陈规的意愿,是能跨越时代被感受到的。

🎬 四、幕后制作与艰辛付出

《大闹天宫》的艺术成就,离不开幕后那些艺术家们的心血。

  • ​✍️ 巨大的工作量​​:这部影片的​​原画数量惊人地达到了7万张​​,而且那都是​​手绘的​​!每一帧都是画师们精心绘制的结果,工作量可想而知。

  • ​🧑‍🎨 博采众长与匠心设计​​:角色造型设计借鉴了​​中国古代铜器、汉代画像石、六朝造像乃至民间皮影​​等艺术形式的养料。像土地公公的造型,就参考了无锡纸马中的土地神像。这些细节足见创作团队的用心。

​小赵读到这些时挺感慨的​​,那时候没有电脑特效,全凭手和笔,一点点打磨出这样的经典。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或许正是现在很多作品所欠缺的。

🤔 五、一点观影心得与建议

《大闹天宫》无疑是中国动画史上的一座高峰🏔️。它用独特的民族风格,讲了一个既有热闹打斗又有精神内核的故事。虽然今天看,某些地方的特效或节奏可能和现在的观影习惯不太一样,但它的艺术价值和开创性是不可替代的。

如果你还没看过,或者很久没重温了,小赵建议可以找个时间再看看。看的时候可以留意一下:

  • ​留意里面的京剧元素​​,比如人物的亮相、打斗时的锣鼓点。

  • ​欣赏画面的美感​​,感受一下传统艺术在动画里的魅力。

  • ​想想孙悟空的选择​​,他的反抗和后来的结局,或许能品出点不一样的味道。

​总而言之​​,《大闹天宫》不仅仅是一部动画片,它更承载着 cultural memory(文化记忆),是咱们自己动画学派的一面旗帜🚩。它证明了用我们自己的艺术语言,也能讲出震撼世界的好故事。希望中国动画以后也能继续从这些老经典里吸取营养,创造出更多有自己味道的作品。

添加回复: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