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一部很特别的电影——《故事的故事》(Tale of Tales)🎬。这部2015年的意大利奇幻片,由马提欧·加洛尼执导,拿了当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豆瓣上也有7.7分的评价。它改编自17世纪的那不勒斯童话集《五日谈》,但千万别把它当成给小孩看的童话——它的内核黑暗、血腥,甚至有点“毁三观”,却偏偏让人看完后忍不住反复琢磨。
✨ 电影讲了啥?三个故事,三种欲望
电影平行讲述了三个相邻王国的皇室故事,每个都围绕“欲望”与“代价”展开:
- 1.
女王的故事:求子之欲
不孕的女王(萨尔玛·海耶克 饰)为了生孩子,让丈夫去猎杀海怪并取心食用。丈夫因此丧命,她却毫不在意。她成功产下王子,但同时,烹煮心脏的女仆也生下了一个容貌相似的儿子。女王极端控制儿子,甚至不惜化身怪物追杀女仆之子,最终被亲生儿子误杀。
→ 欲望代价:用他人生命换取愿望,最终被反噬。
- 2.
两个老妇的故事:青春之欲
一位老妇用歌声吸引好色的国王,靠黑暗隐藏年龄与国王共度一夜。国王发现真相后将她抛弃。她意外获得女巫帮助重获青春,成为王后。她的妹妹嫉妒之下,盲目效仿“剥皮换青春”的谎话,导致惨死。
→ 欲望代价:痴迷青春与美貌,代价是自我毁灭。
- 3.
跳蚤国王的故事:控制之欲
国王将一只跳蚤养得巨大无比,死后用它皮征婚:谁能认出皮的来源,就能娶公主。一个野人猜中,强行带走公主。公主最终杀死野人,返回王国加冕为女王。
→ 欲望代价:父权对女儿命运的操控,换来血腥反抗。
🤔 为什么说它是“成人黑童话”?
这部电影表面是童话,内核却充满血腥、暴力、扭曲的人性和赤裸的欲望。它没有传统童话的“善有善报”,反而强调:强求必然付出代价。
- •
视觉冲击力强:海怪心脏的血腥、老妇剥皮的惨状、野人洞穴的原始暴力,这些画面直接挑战感官,明确告诉你“这不是给孩子看的”。
- •
主题黑暗且现实:每个故事都在探讨人性的阴暗面——控制欲、虚荣心、自私与嫉妒。女王对儿子的控制欲甚至演变成追杀,这种“爱”早已扭曲。
- •
没有魔法救赎:电影里的魔法(如女巫的帮助)往往带来更糟的结果。老妇的青春是暂时的,妹妹的效仿直接导致死亡。黑童话不相信“奇迹”,只相信“代价”。
💎 三个故事,共同指向一个核心
虽然三个故事独立,但它们都在说同一件事:人因欲望而强求,因强求而付出代价。
- •
女王强求孩子,失去丈夫和生命;
- •
老妇强求青春,妹妹惨死;
- •
国王强求控制女儿,导致女儿遭遇血腥婚姻。
电影用夸张的童话手法,映射了现实里人们常见的执念:非要得到不该得的,最后伤人也伤己。
🎭 电影的高级之处:细节与隐喻
《故事的故事》不仅故事大胆,制作也很精良。它的画面充满巴洛克风格的艺术感,城堡、服饰、自然景观都带着一种复古的华丽感,跟血腥剧情形成强烈反差。
电影里还有很多值得品味的隐喻:
- •
跳蚤皮:象征父亲对女儿控制的荒唐物。
- •
海怪心脏:代表以生命为代价换取的欲望。
- •
老妇的剥皮:直指“美丽需要代价”的残酷现实。
💡 个人观点:它想告诉我们什么?
我觉得《故事的故事》最厉害的地方,是它不评判对错,只呈现因果。它没告诉你“欲望是坏的”,而是说:只要你强求,就要准备好付出代价。
这种主题其实很现实——生活中,多少人为了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毁掉了已有的幸福?电影只不过用童话的夸张方式,把它演出来了而已。
不过话说回来,电影也不是完全悲观。像公主最后反杀野人、加冕为王的结局,就暗示了反抗和觉醒的可能。它不是鼓励我们躺平,而是提醒:追求可以,但别忘了代价,更别迷失自己。
🎬 适合谁看?观影小建议
- •
推荐给:喜欢暗黑风格、寓言式叙事、欧洲艺术片的观众。
- •
不推荐给:寻求轻松娱乐、或喜欢传统童话美好结局的人。
- •
观影提示:部分镜头较血腥,心理准备要做好。看的时候别纠结“三观”,试着理解背后的隐喻和人性思考。
最后一句:《故事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照出欲望最真实的样子。也许看完后,你会对“求而不得”这件事,有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