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你是否曾被海豚的微笑打动,想过它们真的快乐吗?当你得知每年有数万只海豚被诱骗、驱赶、屠杀,湛蓝海湾瞬间变成血红色地狱,会不会心头一紧,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云哥今天就想和大家聊聊这部让全世界落泪又愤怒的奥斯卡纪录片——《海豚湾》,看看它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以及我们能做点啥。
✨ 一、《海豚湾》到底讲了什么?为什么能拿奥斯卡?
《海豚湾》是2009年上映的一部环保纪录片,由路易·西霍尤斯执导。它核心记录的是日本和歌山县太地町渔民对海豚进行大规模捕杀的真实情况。影片以隐蔽拍摄手法展现血腥场面,获得了2010年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
这部电影的主角是理查德·奥巴瑞(Rick O'Barry),他可不是一般人。他曾经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海豚驯养师之一,上世纪60年代,他参与驯养了五只海豚拍摄电视剧,名利双收。然而,他最深爱的一只名叫凯西的海豚,却在他怀中选择了自杀(海豚的每一次呼吸都是有意识的,它主动停止了呼吸)。这件事彻底击醒了奥巴瑞,他意识到海豚拥有自我意识,圈养和表演对它们是巨大的折磨。他从此毅然投身于拯救海豚的行动中,不惜多次被捕。
影片揭露,太地町每年大约有23000只海豚被屠杀。一部分品相好的海豚会被挑选出来,以高价(一只可达数十万元)卖给世界各地的海洋馆进行表演。而剩下的海豚则被驱赶到隐蔽的海湾,遭到残酷的屠杀,它们的肉有时还会被冒充鲸鱼肉出售。
🔍 二、拍摄团队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是怎么“偷拍”成功的?
你想啊,这种血腥场面,当地肯定严防死守,正常拍摄根本不可能。《海豚湾》的拍摄过程堪称一部现实版“谍战片”,充满了艰难险阻。
日本方面对拍摄进行了严格的阻挠和监视。摄制组一到日本就受到严密监视,警察询问、渔民跟踪是家常便饭。太地町当地甚至立着各种“禁止拍照”、“禁止入内”的警示牌,渔民巡逻时都带着短刀,看到有人拍摄就会凶恶地上前阻止甚至抢夺摄像机。
为了揭露真相,导演路易·西霍尤斯组建了一支特殊的“精英团队”。团队成员包括好莱坞道具师、潜水冠军、前美军技师等各路高手。他们运用了各种“高科技”和“土办法”来进行隐蔽拍摄:
- •
伪装摄像机:请好莱坞一流道具师制作了可以隐藏高清摄像机的假岩石。
- •
军用级设备:使用了军用级别的夜视仪、热感应摄像机等高端设备在夜间秘密行动。
- •
水下和空中侦察:在水下偷偷安装摄像机和听音器;制作了带有高清摄像机的无人遥控飞机模型进行空中拍摄。
最终,他们成功记录下了那触目惊心的屠杀画面:渔民们用鱼叉无情地刺杀海豚,碧绿的海水瞬间被染成触目惊心的血红,海豚的悲鸣与挣扎让人心碎。这些来之不易的影像,成为了影片最震撼人心的部分。
🤔 三、为什么日本要捕杀海豚?“传统文化”是借口吗?
影片中,日本方面为捕杀海豚的行为进行了辩护,常提到的理由之一就是“这是日本的传统文化”。但《海豚湾》通过随机的街头采访发现,许多日本民众根本不知道太地町在发生这样的事,甚至不知道有人吃海豚肉。这让人不得不怀疑,所谓“传统”究竟是为了保护文化,还是掩盖经济利益和某些真相的“遮羞布”。
捕杀海豚背后,确实存在着巨大的经济利益。能被海洋馆选中的海豚价值不菲。而更重要的是,影片通过调查揭示了一个更为骇人的真相:那些被屠杀的海豚肉,其中汞含量严重超标。由于无法正常上市销售,一些官商勾结,将这些不合格的海豚肉冒充“鲸鱼肉”,以低廉的价格送入当地中小学校的午餐中。这导致了太地町居民集体汞含量超标的悲剧。
影片采用了“两面说服”的方式,不仅呈现了自身的观点,也回应了支持捕杀方的论调,从而增强了说服力。例如:
- •
针对“传统文化”论:通过街头采访,揭示许多日本民众并不知情,质疑其普遍性和真实性。
- •
针对“海豚和家畜一样”论:从两个层面反驳:一是海豚肉汞超标不可食用,经济价值主要在观赏而非食用;二是海豚智商极高有自我意识,痛苦感知能力不同于普通家畜。
- •
针对“人道捕杀”论:直接用拍摄到的血腥视频证据,戳穿其谎言。
💡 四、《海豚湾》带来了什么改变?我们普通人能做什么?
《海豚湾》的上映在国际上引发了巨大反响和争议,让全世界关注到了太地町的海豚捕杀问题。它获得了包括奥斯卡在内的多项大奖,豆瓣评分高达9.3分(甚至一度达到9.6分),可见其震撼力和感染力。一个最直接的实际成果是,影片播出后,太地町的教育人员和小学生家长终于取消了配给孩子们午餐的海豚肉(因为汞含量超标)。
然而,现实的改变是复杂和缓慢的。尽管遭到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太地町在2018年9月仍宣布重启了捕杀海豚的活动。这告诉我们,保护海豚、抵制残酷屠杀的道路依然漫长。
那我们普通人能做些什么呢? 云哥觉得,至少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
- 1.
拒绝海洋动物表演: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如果我们都不去看海豚、鲸鱼等海洋动物的表演,就能减少对它们的捕捉和圈养需求。海豚的微笑是自然界最高明的伪装,它们的内心可能在忍受巨大痛苦。
- 2.
提高警惕,谨慎食用:如果看到来源不明的所谓“鲸鱼肉”等产品,保持警惕。
- 3.
分享与发声:像《海豚湾》这样的影片,让更多人知道真相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可以通过分享信息、参与合法的呼吁活动等方式,为保护海洋生物发声。
- 4.
关注身边环保:其实不仅是海豚,我们身边的生态环境和生物也需要保护。就像有影迷提到的,中国的白鳍豚已经灭绝,长江江豚数量也仅剩千头左右,同样需要我们的关注和行动。
💎 个人观点与感悟
看完《海豚湾》,心里很久都不能平静。它不仅仅是一部纪录片,更是一次良知的拷问。它让我们看到,在人类欲望和利益面前,即便是海豚这样高智慧、对人类友好的生命,也能遭到如此残酷的对待。
影片中最打动我的,是里克·奥巴瑞的救赎之路。他从一个海豚产业的缔造者,转变为一个坚定的保护者,用余生来弥补自己认为曾经犯下的错误。这种勇气和反思精神,特别可贵。他说的那句“我用了十年时间创建这一产业,之后的三十五年,倾尽力量想将之摧毁”,充满了力量。
《海豚湾》也让我们思考,什么是真正的传统和文化?是固守可能带有残酷性的旧习,还是应该与时俱进,拥抱更加慈悲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影片也提醒我们,不要因为事不关己或力量微小就选择沉默,每个人的关注和行动,都可能推动世界向好的方向改变一点点。
希望未来,海豚们能真正在广阔海洋里自由遨游,而不是在血染的海湾里哀鸣,也不是在狭小的水池里强颜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