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影评,为什么能拿奥斯卡,真实度有多少,哪里能看

有没有那样一部电影🎬,你看之前觉得“哦,又是讲种族问题的”,看完后却被一种温暖又复杂的感觉包裹,心里久久平静不下来?《绿皮书》对好多人来说就是这样的存在。它拿了奥斯卡最佳影片,但争议也没断过,有人说它太“政治正确”,也有人被里面那段跨越种族的友谊深深打动。今天咱们就聊聊,这部电影到底为啥特别?它讲的故事,有多少是真?多少是戏?

💡 为啥说它不只是一部“政治正确”电影?

提到奥斯卡,大家可能觉得里面的电影有些晦涩难懂,但《绿皮书》却叙事流畅,笑点多多,同时也让人思考多多,可谓是一部雅俗共赏的佳作。虽然很多人把它标签为“政治正确”的产物,但它的魅力或许在于那种​​质朴外壳下的精妙设定​​。

《绿皮书》影评,为什么能拿奥斯卡,真实度有多少,哪里能看

影片采用了​​双线叙事​​,一条是失业的意裔白人保镖托尼(维果·莫腾森 饰)为谋生路,另一条则是黑人钢琴家唐·谢利(马赫沙拉·阿里 饰)计划前往种族歧视严重的美国南方巡演。两条线因一份雇佣合同交汇,共同开启了一段公路旅程。导演彼得·法雷利并没有用苦大仇深的方式去呈现种族议题,反而在其中融入了许多​​幽默桥段​​,比如唐代写情书的段落就十分有趣。这种举重若轻的处理,让严肃的议题有了更广泛的接纳度。

📖 “绿皮书”到底是什么?历史背景揭秘

理解这部电影,很难绕开那本真实的《绿皮书》。它到底是什么呢?

这本​​《黑人司机绿皮书》​​(The Negro Motorist Green Book)是美国种族隔离时代的一本特殊的旅行指南。它与推荐美食的《米其林指南》不同,其作用是​​告诉黑人在旅途中哪些旅馆、餐厅、加油站愿意接待他们​​。在当时的美国南方,种族隔离法依然盛行,黑人出行充满未知的危险和不便,“绿皮书”就是他们赖以保障基本温饱与安全的“保命指南”。它的存在本身,就是那个时代最刺眼的注脚之一。电影选择以此为题,瞬间将观众拉回了那个充满矛盾的历史时空。

👬 角色与表演:为啥能征服奥斯卡评委?

《绿皮书》在第91届奥斯卡斩获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最佳原创剧本三项大奖,其成功的核心离不开两个鲜活的人物和演员精彩的演绎。

  • ​托尼·利普(维果·莫腾森 饰)​​: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意大利裔白人,行为豪爽,言语直率,善于拳脚功夫,虽然机灵却也显得粗俗。为了贴近角色,维果·莫腾森增重了30斤,从外形到神态都完美还原了一个中年油腻又带着点可爱的混混形象。他那种​​外在的粗鄙与内在的善良​​形成了奇特的魅力,尤其对待家庭的责任感和逐渐转变的种族观念,让人物非常立得住。

  • ​唐·谢利(马赫沙拉·阿里 饰)​​:一位谈吐优雅、受过高等教育、混迹于纽约上流社会的黑人钢琴家。他与托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阿里通过细腻的表演,精准刻画了唐的​​孤独、隐忍与内心的挣扎​​。他既无法被白人主流社会完全接纳,又与自己的黑人同胞显得有些疏离。这种“不够黑,也不够白”的身份认同困境,是角色最打动人的地方。

两人之间从​​隔膜到友情的过程​​被营造得趣味无穷,这种化学反应是影片成功的关键。值得一提的是,马赫沙拉·阿里凭借此片第二次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

《绿皮书》影评,为什么能拿奥斯卡,真实度有多少,哪里能看

🎭 电影 vs 现实:故事有多少是真的?

电影宣称“灵感来源于真实故事”,但这其中确实存在一些艺术加工和争议。

影片与现实的不符大致有几点:现实中的白人托尼·利普和黑人音乐家唐·谢利​​并没有成为相伴一生的挚友,关系更接近雇佣性质​​;谢利博士也并非像片中那样只有一个亲兄弟且从不联系,他现实中有两个兄弟,并且一直有联系;此外,​​谢利博士也并非与黑人文化无交集​​,现实中他一直在和黑人音乐家合作。

最大的不满来自于现实中的黑人主角谢利博士的家人,他们称这部电影为一部“谎言的交响曲”。这种改编或许是为了戏剧冲突和叙事集中,将谢利博士塑造得更加孤独,从而强化他需要被“拯救”和完成自我救赎的叙事线。

不过话说回来,基于真实事件的电影通常都需要进行一定的艺术提炼,这或许暗示了创作者的意图是讲述一个关于跨越偏见的故事,而非严格的历史纪录片。

⚖️ 争议与思考:它真的完美吗?

《绿皮书》的成功也伴随着不小的争议,尤其是在美国本土。

一种主要的批评认为,影片的叙事策略是​​将复杂的种族问题简单化​​了。有外媒评论指出,这种“互相教导,谁也不比谁好多少,我们是一家人”的叙事,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安抚白人群体的情绪​​,柔化了黑人所面临的真实困境和焦虑,甚至可能缩小乃至抹除种族问题的症候。

另一种批评在于其​​视角的选择​​。尽管影片试图展现双向改变,但仍有观点认为其本质是​​一部以白人视角为中心的电影​​,讲述了一个白人如何帮助一个黑人摆脱困境的故事。唐的脱胎换骨与托尼相对浅层的改变(从歧视黑人到接受黑人)形成了对比。

《绿皮书》影评,为什么能拿奥斯卡,真实度有多少,哪里能看

此外,影片中对于谢利博士是同性恋的描写方式,特别是其被捕的那场戏,也让一些观众和评论家感到​​缺乏同情心​​,让角色显得可怜和卑贱。

✨ 个人心得与观看建议

看了《绿皮书》,我心里是种​​温暖的感动夹杂着一点复杂的思考​​。🤔 它确实用一个好看的故事,让更多人关注到了种族平等和尊重的议题。两位男主的表演没得说,尤其是那些细腻的眼神和小动作,把人的内心戏都演活了。

但我也觉得,把它仅仅看作一个“白人拯救黑人”的故事就太简单了。​​托尼和唐之间,更像是一种互相的救赎和照亮​​。托尼教会唐放下一些架子,尝试炸鸡,感受世俗的快乐;而唐则让托尼懂得了尊严、体面和文字的力量。这种双向的奔赴,才是友谊最打动人的地方吧。

​如果你还没看过这部电影​​,我会建议你:

  • ​可以把它当作一部​​优秀的剧情片和友谊片来欣赏,享受它流畅的故事和出色的表演。

  • ​了解一些​​美国民权运动和种族隔离的历史背景(比如那本真实的《绿皮书》),会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故事。

  • ​看完后可以再想想​​电影里呈现的和你感受到的,或许会有更丰富的理解。

这部电影就像一块剔透的宝石💎,从不同的角度看去,会折射出不一样的光彩。它可能无法解决所有深刻的社会问题,但它确实尝试着传递一种希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善意,或许能成为打破偏见高墙的第一块砖​​。这世上到处都是害怕主动迈出第一步的孤独之人,但总有人愿意先伸出手,这本身就很值得珍惜了。

添加回复: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