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之力》影评,为何评价两极,菲尔是好人还是坏人,结局有何深意

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这部拿奖拿到手软,但看的时候可能有点“闷”的电影——《犬之力》🎬。很多人冲着“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去看,结果发现……这电影好像和想象的西部片不太一样?它没有激烈的枪战和英雄救美,反而像一把钝刀子,慢慢割得你心里难受。但恰恰是这种难受,让人看完后忍不住琢磨好久。

✨ 一、菲尔:粗犷牛仔下的孤独灵魂

菲尔这人,第一眼看上去真不讨喜😠。他傲慢、粗鲁、满口脏话,对弟弟乔治呼来喝去,对刚进家门的弟媳萝丝更是百般羞辱。他极力维护着自己“纯爷们”的牛仔形象,不洗澡,拒绝穿正装,甚至以折磨萝丝为乐,比如在她练琴时故意吹口哨扰乱她。

​但这部电影厉害的地方,就在于它慢慢让你看到菲尔“恶”背后的“悲”​​。他其实是个深柜同性恋,对已故的挚友布朗克·亨利怀有超越友谊的情感。在那个年代,他无法言说,只能把真实的自我深深隐藏起来,用暴戾和攻击性来掩饰内心的脆弱和孤独。他后来对萝丝的儿子彼得产生好感,大概也是在彼得身上看到了某种共鸣,以为找到了能理解自己的人。这种复杂性,让菲尔成了这部电影里最让人唏嘘的角色。


🧠 二、彼得:白净少年下的冷静算计

彼得看起来和菲尔完全是两种人🤔。他安静、瘦弱、有点阴郁,喜欢解剖小动物(比如兔子),还会做精细的纸花。一开始,他是菲尔欺凌的对象,被嘲笑为“娘娘腔”。

然而,​​这个“柔弱”的少年,或许才是全片最冷静、甚至冷酷的人​​。他目睹母亲萝丝被菲尔逼到酗酒、崩溃,于是开始了他的“复仇”计划。他利用菲尔对自己的好感接近他,取得他的信任,最后故意将带有炭疽病毒的牛皮交给菲尔(菲尔干活不爱戴手套),冷静地看着他感染身亡。电影开头他的独白:“如果我不帮助我的母亲,如果我不救她,我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几乎宣告了他的行动纲领。为了保护母亲,他选择了成为“恶犬”。


🔍 三、电影里的符号和隐喻

《犬之力》的细节里埋了很多值得琢磨的东西。

  • ​山上的“犬”​​:🐕‍🦺 电影里那座山的阴影像一条狗,菲尔说只有他和亨利能看出来,后来彼得也看到了。这“犬之力”可以理解成一种原始的、压抑的、带有攻击性的力量,它既是菲尔外在的武装,也是困住他的牢笼。

  • ​绳索​​:⛓️ 电影里多次出现绳索的特写。它既是菲尔用来驯服牲畜的工具,象征着他的控制和权威,也隐喻着角色们被各种无形之物(如社会规范、情感秘密)所束缚的状态。

  • ​环境与构图​​:🎥 电影常用门、窗框住人物,和他们身后广阔的西部荒野形成对比,暗示每个人都被困在自己的天地里。菲尔家的室内色调昏暗、充满动物标本,也映照出人物压抑的内心。


⚖️ 四、为啥评价会两极分化?

《犬之力》不是一部能让人轻松享受的“爽片”。它节奏缓慢,叙事含蓄,很多情绪和剧情转折都藏在演员的微表情和环境的细节里,需要耐心品味。

​喜欢的会觉得它后劲十足​​,人物刻画深刻,对人性幽暗面的探讨和性别、权力的反思都很到位。​​觉得闷的朋友​​,可能会因为它不紧不慢的节奏和压抑的氛围感到难以进入,或者对那个看似“反转”实则残酷的结局感到不适。我个人觉得,这种争议本身也说明了这部电影的独特和值得讨论之处。


💎 五、所以它到底想讲什么?

《犬之力》表面是个西部故事,内里却是在写​​人的孤独、伪装与求而不得​​。

菲尔渴望爱和理解,却因恐惧和时代禁锢,只能用伤害他人的方式表达自己,最终悲剧收场。彼得爱母亲,却选择了最极端的方式“拯救”她。电影也让我们思考,​​所谓的“男子气概”究竟该如何定义?​​ 是菲尔外表的强悍粗野,还是彼得内心为保护所爱而生的决绝力量?电影或许暗示,真正的强大不在于外在表现,而在于内心的意志和信念。

​不过话说回来​​,电影里一些角色的动机细节,比如彼得某些行为的深层心理,其实我也不是百分百确定,可能还得再多看几遍或者找找更多解读。

🎬 总的来看

《犬之力》不是一部简单的电影。它需要你静下心来,慢慢沉浸到那个粗粝而压抑的西部世界中去。它没有给出非黑即白的道德判断,而是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灰色地带。

如果你愿意接受一部​​需要耐心和思考、情感冲击滞后但余味悠长​​的电影,那么《犬之力》绝对会给你带来丰富的体验和讨论空间。它带来的那种压抑感和对人性的剖析,可能会让你看完后忍不住长叹一口气,然后思考很久。

添加回复: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