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目前使用的这个电影看了三遍了,每次看 阿尔·帕西诺 演的那个瞎眼中校,都觉得演得太好了。但有个问题我一直没想太明白:他一开始计划得那么好,要去纽约享受最后的人生然后自杀,怎么最后就被查理给劝住了呢? 这转变是不是有点突然啊?希望有朋友能帮我分析分析。
➤ 一、 中校的绝望:不只是因为瞎了
咱们得先看看弗兰克中校最开始是啥状态。他可不是一般的失明退伍军人,他曾经是林登·贝恩斯·约翰逊总统的幕僚,战场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一下子从人生巅峰跌落到连倒杯酒都要靠别人的地步,这种落差太大了。
他心里头憋屈啊,所以表现出来的就是暴躁、刻薄、满嘴粗话,对谁都像对仇人一样。他用这种强势的外表来掩饰内心巨大的脆弱和挫败感,因为他觉得“外在越强势,内在越脆弱”。他觉得自己是个被社会废弃的残疾人,活着没一点价值了,所以才会计划那场“最后的狂欢”。
➤ 二、 查理的坚持:一种不一样的“傻”
然后说说查理这小子。他家境不好,在贵族学校靠奖学金读书,感恩节打工遇到了中校。他自己也正烦着呢,目睹了同学恶作剧戏弄校长,校长逼他告密,否则就开除他。
面对中校的自杀计划,查理其实也害怕,但他没跑。他一次次地阻止,甚至去抢枪,喊着“把枪给我!”。他有一种现在看来有点“傻”的坚持,就是不肯出卖别人,坚持自己的原则。这种善良和正直,是中校在那个虚伪的世界里很久没见到的东西了。
➤ 三、 关键的触动:互相照亮了对方
他们的纽约之旅,那些疯狂的事——开法拉利、跳探戈——其实是中校在告别。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关系悄悄变了。
中校在不自觉中扮演了“父亲”的角色,教查理怎么了解女人、了解人生。他跟那个不会跳探戈的姑娘说的那句“探戈不像人生,跳错了没关系,继续跳就是了”,其实也是在说给自己听。而查理呢,他用他的陪伴和坚持,让中校感受到了真诚和温暖,让他觉得自己不是个完全的废物。
最关键的转折点就是自杀那段。查理拼死阻止,甚至喊出“我们一起放弃吧,开枪吧!”,这时候中校反而犹豫了。是查理那种不要命的坚持,让他心里头那点对世界的留恋又被勾起来了。他可能从查理身上看到了曾经的自己,或者看到了这个世界还值得存在的某种东西。
➤ 四、 找到了新角色:价值的重新确认
中校最后在学校礼堂为查理激情辩护的那场演讲,简直是全场高光。他痛斥学校的虚伪,吼出那句“灵魂没有义肢!”。他帮查理保住了前途,也在这个过程中,他自己找到了一个新的、有价值的角色——查理的“父亲”或者说守护者。
他之前所有的价值感都建立在“上校”这个身份上,失明后这个身份没了,他就崩溃了。现在,他通过帮助查理,重新获得了成就感和被需要的感觉。他的生活处境没变,还是失明,但内心找到了新的意义和希望。
➤ 五、 总结一下
所以吧,中校最后放弃自杀,不是因为某一句话突然想通了,而是和查理相处的这几天里,他被这个年轻人的善良和坚持一点点温暖了,照亮了。他从查理身上看到了良知和希望,并且通过帮助查理,他自己也重新找到了活下去的价值和角色。
他们俩的这次相遇,就是一场互相的救赎。查理救了中校的命,中校救了查理的前途,并且用他的人生经验给了查理指引。这电影告诉我们,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陪伴,能给人带来巨大的力量。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了,希望能帮到你。这部电影每次看都能有新的感受,阿尔·帕西诺的演技真是没得说,那场探戈和最后的演讲,看多少遍都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