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藩篱》🎬,心里挺复杂的。这部由丹泽尔·华盛顿自导自演,改编自奥古斯特·威尔逊同名话剧的作品,在豆瓣上只有6.8分,算是奥斯卡提名影片里比较低的了。但在美国影评界却获得了一片赞誉,烂番茄新鲜度高达93%。这种两极分化让我好奇,它到底好在哪里,又为什么让很多观众觉得“不好看”?
——————————————————————————
# 话痨式对白与舞台感:是缺陷还是特色?
《藩篱》最大的特点就是其 密集的台词和强烈的舞台剧痕迹。电影几乎原封不动地保留了话剧的剧本,138分钟的片长里充满了连珠炮似的对白。背景介绍、情节推动、矛盾冲突,基本都靠角色间的对话来完成。
👉 这种处理方式是一把双刃剑:
- •
优点在于:它让影片充满了语言的张力和文学性,台词写得非常精彩,值得细细品味。
- •
挑战在于:对于习惯传统电影叙事节奏的观众来说,这可能会让人觉得沉闷、冗长,甚至“不像一部电影”。一些舞台上的独白形式被直接搬到银幕上,有时会让人感到出戏。
所以,如果你抱着看一部标准剧情片的心态,可能会失望;但如果能接受这种风格,会发现它的台词极有力量。
——————————————————————————
# 丹泽尔·华盛顿与维奥拉·戴维斯的表演盛宴
尽管电影形式有争议,但无人否认片中演员的表演是顶级水准的。丹泽尔·华盛顿饰演的特洛伊是一个复杂的悲剧人物。
- •
他曾经是有天赋的棒球手,但因种族歧视和个人犯罪入狱的经历,梦想破灭,沦为一名环卫工人。他将自己的失意归咎于种族问题,却不愿正视自身的缺陷和责任。
- •
他是家庭的提供者,也是家庭的暴君。他用自己认为对的方式爱家人,却又深深地伤害着每个人:阻止小儿子追求棒球梦,对大儿子的音乐梦想嗤之以鼻,甚至出轨并带回私生女要求妻子抚养。
华盛顿将这个角色的固执、愤怒、脆弱和可悲演绎得淋漓尽致。维奥拉·戴维斯饰演的妻子罗斯更是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她将角色的坚韧、隐忍、痛苦和最终的爆发诠释得极具说服力,尤其是得知丈夫出轨后的那段戏,沉默与眼泪中蕴含的巨大能量,堪称表演教科书。
——————————————————————————
# “藩篱”的深刻隐喻:隔阂与自我保护
电影名为《藩篱》,这不仅是特洛伊家后院那道他一直在修建的物理围栏,更是一个强大的精神隐喻。
- •
种族的藩篱:特洛伊一生都感到被白人社会排斥,他认为肤色是阻碍他进入职业棒球大联盟的原因。
- •
家庭的藩篱:特洛伊试图为家人建立保护的屏障,但他用控制和指责在自己与亲人之间筑起了无法逾越的情感隔阂。他既是守护者,也是囚禁者。
- •
自我的藩篱:最可悲的是,特洛伊用“种族歧视”作为借口,为自己构建了一个拒绝自省和成长的舒适区。他将所有不幸归因于外部因素,从不审视自己,这道内心的藩篱最终困住了他自己。
正如丹泽尔·华盛顿所说:“有些藩篱把人隔绝在外,有些藩篱把人束缚在内。”
——————————————————————————
# 超越种族议题的普世家庭共鸣
《藩篱》的背景是1950年代美国黑人的生存困境,但它探讨的许多问题超越了种族和时代。
- •
父亲的失职与家庭影响:特洛伊的父亲对他不负责任,而他也在无形中重复了这种模式,与儿子们关系紧张。这种代际创伤的传递是很多家庭都能共鸣的。
- •
梦想与现实的冲突:特洛伊曾怀揣棒球梦,但现实打击了他。之后他又扼杀了儿子的梦想,这种“为你好”式的伤害,以及个人未竟梦想对下一代的影响,具有普遍性。
- •
婚姻中的背叛与忍耐:罗斯18年来为家庭付出一切,却遭遇背叛。她的痛苦、抉择和最终的复杂心境(抚养丈夫的私生女),深刻描绘了婚姻的复杂性和女性的坚韧。
——————————————————————————
# 观影建议:它值得看,但需要调整预期
《藩篱》可能不是一部能让你“轻松享受”的电影。它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和视觉奇观,更像是一部需要你静下心来品味的人物素描和语言艺术片。
- •
如果你喜欢探讨复杂人性、富有文学性、表演极其出色的电影,那么《藩篱》绝对是宝藏🎯。
- •
如果你更看重电影的娱乐性和流畅的叙事,那么它的舞台感和大段对白可能会让你感到挑战。
我个人觉得,尽管它的电影化语言可能不够丰富,但其文本的深度和表演的能量,足以让它成为一部值得尊敬的作品。它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家庭关系中的爱与痛、借口与责任、梦想与现实。看完后,或许也会让人反思自己生活中正在建造的“藩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