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航》影评:执政理念冲突如何解决,城市转型现实意义何在?

《启航》影评:执政理念冲突如何解决,城市转型现实意义何在?

最近刷完了《启航》,心里挺有感触的。这剧不像很多打着“改革”旗号的剧那样飘在天上,或者只顾着回忆过去,它扎扎实实拍了一个城市转型的艰难过程,拍出了新时代的“难”和“为”。如果你关心现实,好奇一座城市该怎么发展,或者单纯想看一部不糊弄人的好剧,《启航》或许值得你花时间。

🤔 ​​一、不只是“好人坏人”,理念碰撞更真实​

《启航》最让我觉得不一样的地方,是它没把人物简单分成“好人”和“坏人”。新来的市委书记曾雁来(果靖霖 饰)想大刀阔斧搞产业升级、建智慧城市,而市长金海东(姚刚 饰)则更顾虑现实压力,希望求稳。他们俩的争执,很多时候不是谁对谁错,而是发展理念、路径选择的不同。

但这种碰撞背后,目标又是一致的——都想让渤海市变得更好,让老百姓日子更舒心。这种设定,让剧情摆脱了非黑即白的套路,看着更真实,也更能让人思考:改革中,这种分歧和协调可能就是常态。

💡 ​​二、“开会”怎么拍得不无聊?戏剧张力藏在细节里​

《启航》影评:执政理念冲突如何解决,城市转型现实意义何在?

主旋律剧,尤其涉及城市决策,难免有很多开会场面。《启航》在这方面花了心思。它通过多轴线拍摄、人物对话的对切等方式,让原本可能枯燥的会议讨论,变得紧张、有看头,努力把理念交锋拍得生动。

剧里也融入了很多我们能感知的社会话题,比如GDP增长与环保的矛盾、产业转型的阵痛、自媒体影响舆论等。这些元素让剧情不悬浮,我们看的时候,很容易联系到自己的生活见闻,从而产生共鸣。

🚢 ​​三、为何聚焦“城市转型”?它的现实意义在哪​

《启航》讲的渤海市故事,虽是艺术创作,但其探讨的城市发展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剧里涉及的“通江达海”以港兴市、淘汰落后产能、打造智慧城市等战略,其实是我们很多城市正在经历或探索的路径。

它具体展现了转型中的“难”。比如关停污染企业带来的工人安置问题,既有利益格局对改革的阻碍等。剧集没有回避这些复杂性,它通过故事让我们看到,改革的美好蓝图落实到现实中,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智慧,也需要各方的理解、支持和共同努力。

《启航》影评:执政理念冲突如何解决,城市转型现实意义何在?

👍 ​​四、演员们“贴脸”吗?塑造了可信的干部群像​

《启航》的选角和表演也获肯定。果靖霖演的学者型书记曾雁来,有激情、有理想,也有点知识分子的执拗。姚刚饰演的市长金海东,则演出了从基层实干出来的官员的务实和有时不得不有的顾虑。

除了两位主角,刘威、翟万臣等戏骨的表演也为剧集增色不少。他们共同塑造了一批相对立体的新时代领导干部形象,让以往剧中可能略显模式化的官员形象变得更丰满、可信。

🌟 ​​五、个人观点与心得​

《启航》给我的感觉是“扎实”。它或许没有太多噱头,但诚意和思考藏在剧作的细节里。它敢于触碰真问题,尝试用艺术方式展现“决策过程”,让我们对“城市究竟如何运转和发展”多了些了解。

看《启航》的过程,也是理解“改革”一词的过程。它不总是轰轰烈烈,更多时候是艰难权衡、步步为营。但正因为有曾雁来、金海东这样的人物及其代表的奋斗精神,我们对未来的发展才能有更多期待。

最后想说,《启航》作为一部主旋律剧,在艺术表达上做出了值得肯定的探索。它努力贴近现实、力求真实的人物塑造和叙事方式,或许能为同类题材创作提供一些启发。如果你对时代变迁下的中国故事感兴趣,不妨看看这部剧。

添加回复: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