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拐抢骗》影评:多线叙事如何看懂,布拉德·皮特表现怎样,经典黑色幽默在哪里

你是不是也试过看完一部电影,感觉一头雾水,好像看懂了又好像啥也没明白?🤯 盖·里奇2000年拍的《偷拐抢骗》就是这么一部让无数人又爱又“懵”的神作。它围绕一颗86克拉的大钻石和一场黑市拳赛,把一堆看似不搭界的人和事,用你想不到的方式拧在了一块儿,有人说它是《两杆大烟枪》的兄弟篇,但黑帮味儿更冲,人物更多,剧情也更绕。

► ​​电影到底讲了个啥故事?​

简单说,《偷拐抢骗》的故事分两大块🧩。一块是讲“四指”弗兰克这个钻石大盗,他本来要把一颗超大的钻石从伦敦送到纽约老板艾维那儿,但他好赌啊,结果被一个叫刀疤鲍里斯的人骗去赌场,鲍里斯其实安排了人想抢他的钻石。另一边呢,是杰森·斯坦森演的土耳其和他搭档汤米,他们搞黑市拳赛,需要找个拳手,结果碰上了布拉德·皮特演的吉普赛拳手米奇,米奇这人吧,不太听话,不肯打假拳,这就惹毛了黑帮老大布里克·托普。这两拨人本来各玩各的,但因为各种阴差阳错,比如一辆泼洒牛奶的车引发的连环车祸,他们的命运就撞到了一起,最后所有事都搅和在一块儿,变得超级复杂。据说全片光“Fuck”这个词就蹦出来163次,可见这世界多暴躁。

► ​​为啥大家都夸它的叙事和剪辑?​

盖·里奇在这片里玩叙事和剪辑,那叫一个飞起🛸。电影一开头,咔咔咔,一分钟多点就用特写、定格、相似体转场这些花样,把12个主要角色都过了一遍,节奏快得飞起,但一点不乱,跟教科书似的。还有艾维表哥从美国飞到英国,几个镜头一闪——关门、吃药、飞机飞、盖章、出租车灯亮——五秒钟不到,人就跨过大西洋了,这种剪辑不光省事,还特有范儿,把角色的急吼吼的心态也带出来了。这种花哨但不乱的剪辑,或许暗示了盖·里奇想让观众别太较真剧情,而是感受那种荒诞的节奏感。不过话说回来,这么多人物和线索,一开始看确实容易脸盲,觉得有点乱,但撑过前面四五十分钟,等线索开始汇拢,就好多了。

► ​​布拉德·皮特的吉普赛拳手咋样?​

布拉德·皮特在这片里演的吉普赛拳手米奇,确实挺亮眼的🥊。他为了演好这个角色,据说专门去学了吉普赛人的口音,说话咕咕哝哝的,连法官都听不太懂,这反而成了角色的一种武器和特色。米奇这人吧,看起来野性难驯,但他打拳不肯放水,动机其实挺简单的,就是想给老妈赢辆新房车,有点淳朴的孝心,但在那个混乱的地下世界,这种简单愿望反而惹出了一堆麻烦,甚至间接害老妈送了命。皮特演出了这种底层人物的狠劲和偶尔闪现的温情,虽然戏份可能不是最多的,但让人印象深刻。

► ​​电影里的英式黑色幽默好在哪?​

《偷拐抢骗》里的幽默,不是那种让你哈哈大笑的,而是那种冷冷的,有点荒诞,甚至有点坏的英式黑色幽默😏。比如黑帮老大布里克·托普,一边干着杀人越货的坏事,一边还能一本正经地跟人讨论怎么用尸体喂猪,这种反差就产生了种诡异的笑果。还有那种命运无常的戏谑感,比如子弹牙托尼,躲子弹高手,最后却死得有点无厘头;精心策划的抢劫,最后钻石居然被一只狗吞了。这种幽默感,需要稍微品一下,但懂了之后就会觉得挺有意思,它让那些本来可能很暴力很黑暗的情节,变得没那么沉重了。

► ​​作为观众,看完能有啥收获?​

看《偷拐抢骗》这种电影,你不能太指望它能给你多深刻的人生启迪,它更像是一顿口味有点重但挺刺激的娱乐大餐🎬。它或许暗示了在那个混乱的地下世界里,小人物有小人物的生存之道,大人物也常常聪明反被聪明误,贪婪和算计最后可能一场空,带点“恶有恶报”的意思。虽然具体的电影技法深究起来可能很复杂,但咱们普通观众看个热闹,感受一下那种快速剪辑的爽感,多线叙事最后汇拢的巧妙,还有那些冷幽默,也挺好的。如果你喜欢这种风格,那盖·里奇的《两杆大烟枪》以及宁浩受他启发拍的《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估计也能对你的胃口。

🟡 ​​个人观点与建议​

我个人觉得,《偷拐抢骗》算是一部风格特别鲜明的电影,它可能不是那种让你觉得“完美”的片子,但它的那种“痞气”和“巧劲儿”确实让人看过就忘不了。盖·里奇用他擅长的多线叙事和快速剪辑,生生把一堆乱七八糟的事讲得自圆其说了,虽然第一次看可能会有点晕,但耐心看完,往往会有种“原来如此”的快感。布拉德·皮特的表演也挺加分,打破了点帅哥形象。总之,如果你心情好,想找点不一样的、带点黑色幽默的犯罪喜剧来放松一下大脑,又不介意片子有点“吵”有点“乱”,那《偷拐抢骗》值得你花一个多小时试试。看的时候,不妨多留意一下那些看似随意的剪辑和转场,还有人物之间那些无厘头的互动,乐趣就在这些细节里。

添加回复: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