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小武》的时候吧,我其实没太看懂。就觉得这片子拍得糙糙的,说话声音吵,画面也不漂亮😅。但不知道为什么,看完之后心里老是堵着,小武那张戴着黑框眼镜、没啥表情的脸就在脑子里晃。可能这就是贾樟柯的厉害之处吧,他拍出了90年代末很多普通人,尤其是小城镇年轻人那种“说不上来但就是不得劲”的感觉。
🔍 小武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小武是个小偷,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个“手艺人”。但他又跟一般印象里的小偷不太一样。他偷了钱包会把身份证给人家寄回去,他特别看重“义气”这种东西。
最让人难受的是他接连被朋友、爱人和家人抛弃🤦♂️。
好朋友小勇发财了,结婚却嫌小武丢人不请他;歌厅认识的梅梅,让他动了心却跟别人走了;就连他偷了金戒指送给妈妈,妈妈转手就给了二嫂。这接二连三的,看得人心里真憋屈。但好像又说不出谁真的十恶不赦,就觉得是那个时代变的,把人变得特现实,小武这种“笨人”跟不上趟了。
🎥 这片子为啥看着那么“真”?
《小武》看起来像纪录片,很多地方是扛着摄像机在山西汾阳大街上直接拍的。
演员很多也不是专业的,说话带着浓重的山西方言,磕磕巴巴的,但反而特别自然。
贾樟柯用了很多长镜头,就是一个镜头盯着拍好久。比如小武和梅梅在房间里说话那段,没啥激烈情节,就是俩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但那种尴尬和微微的暖意,反而特别真实,好像我们就在旁边看着一样。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拍摄手法有些人可能会觉得闷,看着犯困😪。
🎵 声音和音乐里有啥讲究?
电影里的声音特嘈杂📢:街上大喇叭的宣传口号、录像厅里的港片声、卡拉OK里唱的歌(尤其是那首《心雨》,反复出现)。
这些声音不像现在电影里配得那么“恰到好处”,反而乱糟糟的,但这就是那时候小县城真实的声音环境吧,听着就有一股子年代感扑面而来。
音乐用的也挺有意思,《心雨》这歌每次出来的时机,好像都对应着小武心里的一次失落。具体贾樟柯是不是就这么设计的,我也说不太好,可能得问他本人了。
⁉️ 电影到底想说个啥?
我觉得《小武》不是在讲一个悲伤的故事,而是在记录一个时代转变下,某个群体的生存状态。
90年代末,社会变得太快了,一切都在向“钱”看。像小武这样不适应新规则、看重老式情义的人,就被甩下了车,成了“落后”的代表。
电影最后,小武被铐在街边的电线杆上,路人纷纷围观。那个镜头特别震撼,他失去了尊严,也彻底没了着落。或许贾樟柯就是想让我们看看,在宏大的“发展”叙事下面,这些被忽略掉的个体吧。
我个人觉得啊,《小武》可能不是一部让你看了会觉得“爽”或者开心的电影。但它后劲很大,会让你忍不住去想,去想小武,去想那个时代,甚至想到自己身边是不是也有这样被甩下的人。它粗糙、生猛,但充满了真诚的力量💪。如果你对那个年代的中国感兴趣,或者想看看不同于商业片的电影语言,《小武》绝对是值得一看的经典。希望我的这些看法,能帮你更好地理解这部电影吧!